我想声色犬马,你叫朕当千古一帝?

第62章 粮食生意变天!

字体:16+-

“价涨了咱不亏,价跌了官府兜着?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不就等于官府先借钱给他们,还不怕他们还不上,甚至还帮他们担了风险?

许多农户攥紧了手中的破旧钱袋,仿佛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

商贾人群中,更是彻底炸开了锅!

“这…这简直是釜底抽薪啊!”

“预支粮款?这比钱庄的押款放贷还要狠!农户有了现银周转,谁还会来找我们借那些利滚利的高利贷?”

“完了,完了!粮食生意,怕是要变天了!”

老字号粮行“德丰号”的东家刘万贯,一张老脸此刻已是铁青一片,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

他死死盯着周元庭手中的那份“金黄契约”,心中翻江倒海。

这皇帝,手段也太他娘的毒辣了!

这哪里是新规,这分明是刨他们这些粮商的祖坟啊!

有了官府兜底预支,那些泥腿子谁还会求着他们借贷?

谁还会任由他们压价收粮?

他正暗自咒骂,却冷不防感到一道冰冷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刘万贯心中一凛,抬头望去,正对上周元庭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

“刘东家,”

周元庭的声音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意味,“朕听说,你德丰号在京畿左近,囤积了不下十万石粟麦吧?不知刘东家可愿为国分忧,将这些粮食按市价卖给常平仓?朕,可以给你比市价再高一成的溢价。”

刘万贯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高一成?

听起来是占了便宜,可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尤其是在刚刚抓了一批“通敌叛国”的商贾之后,那意味可就完全不同了!

这是给他脸,还是给他下套?

他干笑一声,刚想开口说些场面话,却听周元庭继续道:“当然,刘东家若是不愿,朕也绝不勉强。只是…这常平仓刚刚开立,尚缺粮源。朕想着,总得找些‘大户’,‘帮衬帮衬’嘛。”

那“帮衬帮衬”四个字,周元庭说得极轻。

他毫不怀疑,若是自己敢说一个“不”字,下一刻,麒麟卫的刀锋就会架在他的脖子上,而他那十万石粮食,怕是连一文钱都拿不到,直接就“充公”了!

刘万贯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

他知道,周元庭这是在杀鸡儆猴,也是在给他,以及所有在场的粮商一个选择的机会——是顺从,还是灭亡?

他偷眼瞟了瞟周围,那些平日里称兄道弟的粮商们,此刻一个个都低垂着头,噤若寒蝉,哪还有半分往日的嚣张气焰?

“陛…陛下圣明…”

刘万贯的声音有些干涩,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草…草民…愿意!愿意将所有存粮,悉数售予常平仓!为…为国分忧,乃我等商贾本分!”

他这话一出,周围的粮商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跟着表态:“我等也愿意!”

“请陛下降旨,我等定当遵从!”

周元庭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冷笑:一群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家伙。

若非裴陵前几日抓得那些人头滚滚,今日这常平仓的推广,怕是还要费上一番手脚。

他要的,不仅仅是粮食,更是对整个大周经济命脉的绝对掌控!

他很清楚,这些商人现在只是慑于**威,口服心不服。

但没关系,只要常平仓的体系运转起来,只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这些逐利的苍蝇,迟早会明白,顺势而为,才能活得长久。

“好!既然诸位如此深明大义,朕心甚慰。”

周元庭朗声道,“户部!即刻派员,与诸位粮商清点粮草,按议定价格,银货两讫!”

“臣,遵旨!”

户部尚书忙不迭的出列应道。

汴梁城头的这一幕,很快便如旋风般传遍了整个京城,乃至更远的地方。

皇帝亲设常平仓,预支农户粮款,高价收粮,平价售粮……

这一系列石破天惊的举措,让天下人都看到了这位年轻帝王治理天下的决心与魄力。

数日后,朝堂之上。

气氛肃穆,百官垂首。

户部尚书手捧一本厚厚的账册,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向御座上的周元庭禀报道:“启奏陛下!自常平仓新政颁行以来,各地农户踊跃签约,仅河北新作物试种区,便已从原先的一万亩,扩增至三万亩!据各地农官初步估算,新作物若无天灾,亩产……亩产有望突破千斤大关!”

“哗——!”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

亩产千斤?

这是何等骇人听闻的数字!

要知道,如今大周良田,亩产不过三百斤上下,便是丰年,也难超四百。

这新作物,竟有如此神效?

不少官员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周元庭端坐龙椅,面色平静,对此似乎早有预料。

他微微颔首:“很好。此事关乎国本,户部需严密跟进,确保秋收万无一失。”

“臣遵旨!”

户部尚书躬身应道。

就在此时,周元庭话锋一转,眼神骤然变得凌厉起来。

他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卷宗,猛地掷于殿下:“诸位爱卿,再看看这个!”

卷宗“啪”的一声摔在金殿的白玉石板上,散落开来,露出一张张触目惊心的清单。

“此乃前些时日,查抄右丞相王思礼府邸所得之赃款赃物清单!”

周元庭的声音冰冷如刀,“贪墨受贿,单是现银,便有三十余万两!田产、商铺、古玩字画,更是不计其数!”

殿下群臣闻言,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三十万两白银!

这王思礼,当真是胆大包天,贪得无厌!

周元庭冷哼一声,继续道:“朕已下旨,将王思礼贪腐所得,尽数充入常平仓,用于收购粮食,救济灾民!朕今日把话放在这里,谁,若是再敢阳奉阴违,阻挠新政推行,吞噬民脂民膏,王思礼,便是他的下场!”

森寒的话语,如同腊月的寒风,刮过每一个官员的心头。

他们看着地上那散落的清单,再想想王思礼如今的凄惨下场,无不心惊胆战,后背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