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這位梁同窗,方青青也是印象深刻的。
且不說黎三郎去了府學之後,他幾次幫著送信到家裏,再就是那個時候方青青去送飯在縣城學館外麵賣豆花煎餅之類的。
這位梁同窗可是最為捧場的,多次照顧她的生意,還帶著其他同窗一起過來。
相對來說,作為她的相公的黎三郎對她那個時候小買賣的實際援助還沒有這位梁同窗多呢。
而讓她更加沒有想到的是, 婆婆還比她更加的交遊廣泛,在縣城住了幾個月甚至都能跟人家梁同窗的母親搭上話。
石氏就告訴她:“原先知道自己落榜了,那孩子心裏也苦惱,據說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悶了一下午。
後來不知咋的就想通了,跟爹娘說是再苦讀三年試試。
結果現在讀書可用功了,他娘都擔心呢, 那孩子屋裏的燈大半夜還亮著。
可下一次考試還要等三年, 他娘好擔心孩子熬壞了身體。”
所以, 才會特意邀請黎三郎去他們家做客,也是為了開解梁同窗。
婆媳倆的閑話家常讓黎修平聽到了,也忍不住的蹙眉。
“天天熬到這麽晚?”
參加科舉考試可不是光憑著苦讀就能成功的,其他考生難道就沒用功了,可是真正能考上的占了多少?
大部分的讀書人都是名落孫山,黎修平自己是沒有到貢院門口看榜,卻也能料到當時的情況。
應該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石氏欣慰的看著三郎,然後才點頭道:“對啊,所以梁太太才會發愁啊,孩子不認真念書要念叨。可是太拚命了,也發愁。
果然啊,這世上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總不能做到人人滿意。”
還是她家三郎最好!
哪怕後半句話石氏沒有說,方青青也意會了婆婆的意思。
也跟著在心裏感歎了一句,幸好她遇到的是科舉文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