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燕山以北的鮮卑支部會在此時朝著幽州入侵。
也沒人想到,如今正處於弱勢的公孫瓚看似做出了退兵之舉,實則都是為了今日的這一出先發製人!
鮑丘水上遊的凍結,隨著這三日內的繼續降溫,已經擴散到了臨近漁陽的河道狹窄處,在此地形成了足以讓騎兵越過的冰麵。
這也恰恰成了渡河的通道。
在公孫瓚與蹋頓會合兵力渡河之際,冰麵上飛濺起了大片的碎冰屑,卻並未有任何開裂的跡象,在月光的映照下泛著一抹幾近冷白的色彩。
然騎兵過河後的原野疾馳,又儼然是勢如烈火的架勢!
目標——漁陽縣。
這裏乃是漁陽郡的郡治,光是看這二者的同名便可知此地的要緊。
隻可惜昔年的張舉之亂,讓此地的縣城城牆出現過大範圍的坍圮,雖在劉虞的主持下完成了修補,但在他當先考慮恢複幽州民生的情況下,並未將其徹底修複到能與先前媲美的程度。
此番駐兵於此地,劉虞又如早先的慣例一般,嚴禁士卒幹擾到當地百姓的生活,嚴禁因為在此地的屯兵而對百姓的屋舍造成破壞,故而除卻在城頭瞭望的守衛之外,其他兵卒都駐紮在了城外的大營中。
這個安排,公孫瓚是知道的。
也正是因為劉虞的這個安排,他才敢跟蹋頓與軻比能在約定了進攻的時間後,以騎兵為這一趟的進攻主力,完全沒有考慮到攻城的可能。
奔行在夜色中的白馬騎兵,像是在落霜的原野上流動的一片雪浪。
而在這片雪浪的最前端,作為這支騎兵的統領,公孫瓚的目光死死地盯著前方,露出了一抹緊緊攥取獵物的狠厲之色。
他當然知道,大範圍騎兵的進攻,在距離漁陽漸近的時候,必然會將馬蹄聲傳入對方的耳中。
但隻要他的行動夠快,隻要他能拔除掉沿路的哨崗,隻要他的兩麵合圍能在劉虞等人的整兵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