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海蓝

后记:那时我们年少

字体:16+-

大家好,我是猪妞。

这是我出版的第十七部长篇单行本。

它是一个温暖治愈的校园故事。黎静颖和我经常塑造的女主形象截然不同,我偏爱倔强、自信、叱咤风云的女孩,我的老读者也大多如此。但小静是犹疑的、矛盾的、缺乏安全感的,比起想要成为的人,更像不愿为人所知的那部分自我。

正如“天蓝海蓝”在文中所揭示的意义,它是写少数人的一本书,或者说是写我们所有人身上少数特质的一本书。

在故事的开始,他们各自带着敏感、挑剔、叛逆、尖酸和怀疑聚向一起,不喜欢人,包括自己,在人群努力地藏好与众不同之处。有的是因为原生家庭,有的是因为挫折创伤,有的是因为生性凉薄,成为大多数人眼里不讨喜的个体。

回想起来,我们大部分人最多只在青春时代一段时间里像这么拧巴,成熟后就学会了宽容理解,不那么轻易地义愤填膺和热泪盈眶。说这是少年独有的特质也不为过,只有极少数人一生都是少年。

成年后我们疲于应对外界挑战,而少年时更多地在与自己的内心作战。成长的过程中,曾有过无数我们熟视无睹的坎坷。小学男生和女生性别意识觉醒后刻意夸张演绎的敌对,女生在生长发育期间受到的猜度和攻击,特立独行者总被悄无声息地排挤在小团体外。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局面变得更加混乱又残酷。在亚洲文化由来已久的性压抑下,男生们转嫁压力,女生们倍感羞耻,多数人狙击少数人只不过为了澄清自己。生活不是完美的偶像剧,倾心喜欢的人可能对你冷漠无情,无限信任的人也许转身就把你的隐私作为谈资,身边的女孩或多或少都在人生某个被伤透心的阶段陷入过性取向迷茫——如果喜欢的是女孩、能和知心闺蜜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好在这到底是一本小说,虚构类文学。被寄托希冀的男生女生们还是拥有了出众的意志力。反击群体围攻、举报违规现象、替少数人发声、理智公正地处理与“情敌”的关系、被辜负无数次后靠自己建立起安全感……这些事很多现实中的成年人都做不到。更难做的是决绝地离开泥沼般的原生家庭,从经济到心理彻底独立,十八岁出门远行。他们都足够勇敢,也足够善良,所以值得一个“逆天改命”。

不该有任何一个鲜活的生命静止在那个困难重重的年纪,纵然艰辛,但晴天总会多过雨天。

最后,出场时怒不可遏的少年重新成为小时候那个温柔的他,紧紧攥着少得寒酸却来之不易的珍宝。出场时悲观麻木的少女重新成为小时候那个暖心的她,怀着信任和憧憬,有能力把所拥有的分一些给别人。每一次他们相聚都在看着对方的眼睛,因为眼睛里存有人的本性。

其实我很少写青梅竹马终成眷属,大部分书里类似的组合都输给了天降。我自己比较晚熟,对竹马的感情止步于放学时自己买了零食一上车就被妈妈勒令分人一半的耿耿于怀,小时候念念不忘的是“这个人怎么这么厚脸皮拿了就吃”,很少会去注意其他平淡日常的甜。越是年轻越是容易被绚烂而心悸的一见钟情所吸引。后来我有了女儿,以大人的视角再看他们小朋友打打闹闹,发现他们的友情其实比很多精心设计的苏和甜来得真挚可爱,浑然天成。

2017年,我的一个朋友和她幼儿园闺蜜的弟弟(也是幼儿园学弟)结婚了,双方男帅女美,都是出身豪门,也都有一份成功的事业,可以称得上婚恋市场中的金字塔尖,但兜兜转转分分合合还是找回了儿时的小伙伴。

这段姻缘稍稍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以前总觉得花会谢人会变,也开始认识到有些温暖美好也许会伴我们一生。轰轰烈烈的爱情固然灿烂,但这之外也许还有一种细水长流走向幸福的可能。所以才有了后来几本书里时常出现的童年情节,也有了战戎这样四岁拿到彩虹伞、从起跑线一路赢到最后的主角,从小情商高就是了不起呀,不像某些冰箱晚了十多年。

崔璨在《天蓝海蓝》中的成长线是不完整的,因为实际是用“蓝蓝”中她的轨迹在给《一见如故》建立部分前史。写作顺序是《一见如故》在前,《天蓝海蓝》在后,但因为重点书排序的缘故,要到明年我们才能见到《一见如故》啦。这就又回到我们熟悉的叱咤风云型女主了。

谭皓有点惨,被追更的读者追着骂了十几章,但以谭皓的视角来看,不论性别,这可是个渣男始乱终弃又找回白月光的悲情故事,毕竟相处的时光曾经那么美好。坏作者不给人展开剖析心里的委屈,不然说不定站起来和颜泽比一比肩。虽然坏事做了不少,但智商这么高,演技这么强,布局这么缜密,偏执得这么有毅力,也不过走错了片场嘛,换本商战小说分分钟霸道总裁。好啦,三观正一点,你这样谈恋爱是不对的,请带着这种智商和韧劲去专心搞事业吧。

陈嘉骜高度怀疑是带资进组的,身为男配,高光时刻比男主还多,每一次炸裂的英雄救美你怎么正好都在呢?在这本书里作为唯一的纯粹的“天蓝派”,一个人带全场的架势像骑着自行车后面拴了一堆空易拉罐,这群麻烦少年好聒噪,就他在没心没肺迎着阳光一往无前,代表了所有人快乐的力量。欢迎回来客串,但如果心里有忘不了的白月光,恋爱还是不要谈啦。

祁寒还是《陪你到世界终结》的祁寒,他的困境和成长没有重复在这本书里表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回顾。小静的前史也在《日界线》里没有分歧,后续的路却与《曾有你的天气》相当不同。

这在剧情上来说与17年出版的《拂过冬季到云来》和后续即将面世的《夏日再临》两本书有关。这两本书中的柳溪川以一己之力改了几十次时间线,直到逆转未来,其中蝴蝶效应重塑了自柳溪川读高中开始的整个世界故事发展,很多角色的人生轨迹变得不同。大家可以按“X战警:逆转未来”前后平行世界建立那种科幻片思路理解。

从技术上来说与作者走出了混沌迷茫的青春拧巴期有关。早期一些小说写于十八九岁二十出头,回头看看,许多突如其来的剧情连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水到渠成的CP换本书莫名其妙被拆了,完成成长的主角到结局被不明势力又插一刀,一切带着诡异和无常,其实源于创作者自身的愤青式宣泄,对读者太不友好。可以说当时的状态和《天蓝海蓝》主角团出场时差不多,脑回路接近动辄卖空妈妈衣橱拿板砖拍人的甜甜,相当不喜欢这个世界也不想让世界痛快。如今,该作者终于能心平气和做个人,好好讲逻辑讲道理了。所以一些角色会往好的、合理的方向稍作改动。

谢谢读者们多年来包容和鼓励不够成熟的我,我还在写,我们《夏日再临》见。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