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過,新帝登基。
靈堂那邊白茫茫一片,文德殿卻已恢複了金壁輝煌的模樣。
皇家比不得尋常百姓家,家事也是國事,新帝登基乃是舉國同慶的大曰子,既延誤不得,也不能帶出一絲晦氣來。
登基大殿異常隆重,從內朝、外朝、再到午門、禦街,所有的靈棚都已撤下白綾,換上彩綢,裝飾的花團錦簇,唯有靈堂一處仍然帶孝,穿白衣、紮白帶子的的宮人、內侍們暫時也被約束在靈堂內,大典期間不得隨處走動。
新帝登基,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元老宿臣,各依序列,依次入殿,參拜致禮,山呼萬歲聲中,趙光義小心翼翼地把他的屁股放在皇帝的寶座上,心裏終於踏實了些。
今天,萬眾矚目,他是唯一的主角。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秉承天意,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望著禦階下跪拜的群臣,他就像高高在上的神明,俯視著腳下的螻蟻,那種感覺,實是飄飄欲仙。
參拜新君已罷,盧多遜、呂餘慶、薛居正便率中書、門下、樞密兩府一院、六部、九卿進請陛下更換年號。
循舊例,先皇駕崩的當年,年號是不更改的,新任皇帝要在次年元月一曰,再擬立新的年號,可是如果仍然沿用舊的年號,對趙光義來說,亡兄的陰影便揮之不去,自己的帝位始終不夠踏實,所以他也顧不得古製舊禮了,在他的授意下,三相率百官請立年號,早已有備的趙光義假意推讓一番,便更改年號為“太平興國”。
隨即,趙光義又改了自己的名字。
他本名叫趙匡義,趙匡胤登基之後,臣子要避皇帝名諱,他就改了名字叫趙光義,如今自然沒有再改回舊名的道理,他也不想改回舊名,趙匡義這個名字總是令他情不自禁地想起讀音相近的另一個名字,於是他秘密延請京師名相師,為自己擬了一個新名字,單名炅字,今後,趙光義就叫趙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