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2年9月5日,当听到爸爸在电话里说表哥走了的话,我一下子就瘫在了地上,好长时间脑袋里一片空白,只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不过,我还是挣扎着起来,因为我要见表哥一面。见到他时,他就那样静静地躺在太平间里,一动不动,若是以前见到我他总会说一句“来了”,然后傻傻地笑着。
现在,我只看见他左太阳穴有些凹,应该就是这个凹陷要了他的命吧。
我来时,爸妈嘱咐我要好好劝劝舅舅和舅妈,但是我哪里还顾得上,我已经自顾不暇了。当时,舅妈肝肠寸断,不停地说着:“我怎么这么命苦啊,竟然摊上这样的事儿啊。”我虽然坐在舅妈和舅舅身边,但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也一样在心里咒骂着老天爷,为什么要让他遭此横祸,为什么我们已经可怜到只求彼此牵挂还不够?所以,我不知道从何劝起,我只是和他们一起万箭穿心。这时,是他的那位同事过来,拉住舅妈的手说:“阿姨,您别这样说,其实,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过事儿’吗?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一件一件,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得过,也都会过去的,您还得往后看不是?平(我表兄的名字)虽然去了,但您还有两个孩子,您得多想想她们不是?”
……
之后这个人又说了什么,以及我的舅舅和舅妈是如何痛哭的,我都没有听进去,就只这一句“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过事儿’吗?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得过,也都会过去的……”一直在我的脑海回**,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这是能够媲美牛顿定律的真理。
仔细想来,人的一生可不就是在经历一件一件的事儿吗,我们愿意的、不愿意的,欢喜的、悲伤的……一桩桩、一件件就这么慢慢过去了,触动了我们灵魂深处的,就过去得慢些,连脚心都没能触动的,转眼就忘了。
就像这次,我表兄的离世。舅舅和舅妈固然是撕心裂肺的,但不管怎样还得“往前看不是”?现在,我的两个表妹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各自幸福的家庭,两位老人帮忙带孩子每天都不亦乐乎;而我呢,几年之后遇到了我的另一半,结了婚,又有了孩子,我也幸福地生活着。虽然偶尔我还是会想起表兄,每每想起我依然泪光莹莹,但过去的一切已经不属于今天的生活,站起来笑对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便是表兄的离去送给我的礼物,这一次的伤痛让我懂得了如何生活。用他的死来换我的生,我当然不忍,若有可能,我宁愿用我的死告诉他如何生。但是,我们无从选择,他给我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口,也给了我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礼物。我不仅要好好收着,更要好好用着。
二
父亲离去是在2006年的冬天,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沉浸在悲恸之中,我感觉还没来得及为父亲做点什么他就走了,我更感觉这些年在外面疲于奔命不知所为。这种愧疚和悲伤始终围绕在我的心里。
不过天可怜见,一个春天的午后,我在书店发现了一本叫《父后七日》的书。这个书名瞬间击穿了我的心灵。他写的是他父亲的葬礼,在他的字里行间这样悲伤的事情不乏深情和眼泪,但同时似乎又多了些荒谬和戏谑,读来总是让我又哭又笑。她说为父亲哭丧时是这样的:
我知道好多事不是我能决定的了,就连哭与不哭。总有人在旁边说,今嘛毋驶哭(今天不能哭),或者,今嘛卡紧哭(今天使劲哭)。我和我妹常面面相觑,满脸疑惑,今嘛,是欲哭还是不哭?(唉个两声哭个意思就好啦,旁边又有人这么说。)
她这样描写她父亲火化时的场景:
火化场,宛如各路天兵天将大会师。领了号码牌,领了便当,便是等待。我们看着其他荒谬兵团,将他们亲人的遗体和棺木送入焚化炉,然后高分贝狂喊:“火来啊,紧走!火来啊,紧走!”
我们的道士说,那样是不对的,那只会使你爸更慌乱更害怕,等一下要说:“爸,火来啊,你免惊慌,随佛去。”
我们说:“爸,火来啊,你免惊慌,随佛去。”
看到她这样描述,我当时真的是笑了,全然忘了父亲离去时我是怎样的撕心裂肺,怎样的肝肠寸断,以及怎样的心如刀绞。
我感觉她活得实在是轻盈,甚至有点轻浮。但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呢?就如同我们走路,不管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你总还是要继续前行的。与其悲悲切切地一路哭着,哪如一路欢声笑语来得实在!
在《父后七日》的最后一页,作者又说:
我相信,悲伤的、失去的、琐碎难耐的,只要把它说得好笑,也许就写得下去、看得下去。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意义的真理了,虽然把自己父亲的葬礼描述得如同一场闹剧一般,看起来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但这真的可以让你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
不管过去如何,生活还要继续。所以,我把那些过往的伤看作是一本装帧好的画,不必要整天去翻弄,让那些伤静静地躺在那里也是一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