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种承受

酸到骨子里的痛

字体:16+-

18岁那年秋天,他因哥们儿义气行凶杀人,被判了6年。从他入狱那天起,就没人来看过他。他很痛苦。

曾经的哥们儿,平时一起吃吃喝喝,义气叫得山响的兄弟一个个全没有了踪影,如鸟兽散,就好像他完全不存在一样。

母亲也没有来看他,但他理解她,她有理由恨他,因为从小母亲就守寡,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想不到他刚刚18岁,高中还没有毕业,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母亲伤透了心。“哎,我也算是大不孝的人了吧。”他想。入狱那年冬天,他收到一件毛线衣,毛线衣的下角绣着一枝梅花,梅花上别着一张窄窄的纸条:“好好改造,妈指望你养老呢。”

就是这张纸条,让一向坚强的他泪流满面。真的是母亲,她并没有丢下自己,这是母亲亲手织的毛线衣,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熟悉。他记得母亲曾对他说:“一个人要像寒冬的腊梅,越是困苦,越要开出娇艳的花朵来。”

他的心里猛然迸发出强烈的希望。

以后的4年里,母亲依然没来看过他。但每年冬天,她都寄来毛线衣,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都写着一些勉励的话。为了早一天出去,他努力改造,争取减刑。果然,在第五个年头,经过审批,他被提前释放了。

18岁进去,出来的时候已经是23岁,“依然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年龄,现在努力还不算晚。”他在心里想。

背着一个狱方赠送的简单的旅行包,里面是他所有的财物——5件毛线衣,他回到了已经有几分陌生的家。家门上挂着一把大锁,大锁已经生锈了。屋顶,也长出了一尺高的茅草。他有些疑惑,母亲去哪儿了?转身找到邻居,邻居诧异地问他,不是还有一年才回来吗?他摇头,问:“我妈呢?”邻居眼神里一阵可惜,说她走了。

他差点没站稳,头上像响起一个炸雷……不可能!母亲才40多岁,怎么会走了?冬天他还收到了她的毛线衣,看到了她留下的纸条呢。

邻居摇头,带他到村里的墓地。一个新堆出的土丘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红着眼,脑子里一片空白。半晌,他问母亲是怎么走的?邻居说因为他行凶伤人,母亲借了很大一笔债,替伤者治疗。他进监狱后,母亲便搬到离家200多里的爆竹厂做工,长年不回来。至于那几件毛线衣,是母亲怕他担心,在厂里织好后总是托乡邻带回家,由邻居转寄。就在去年春节前几天,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爆竹,不慎失火。整个工厂爆炸,里面有十几个做工的外地人,还有来帮忙的老板全家人,都死了。其中,就有他的母亲。

邻居说着,叹了口气,说自己家里还有一件毛线衣,是年前母亲托人捎来的,预备今年冬天给他寄过去。

在母亲的坟前,他捶胸顿足,痛哭不已。全都怪他,是他害死了母亲,他真是个不孝子!他真该下地狱!接下来几天,他一想起母亲,就痛哭不已。痛归痛,但生活仍得继续,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把老屋卖掉,背着装了6件毛线衣的包裹远走他乡,到城市去闯**。

在同龄人大学刚毕业,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时候,他却因为5年的监狱改造,优势反而显示了出来,也算是因祸得福。这5年的监狱生涯强健了他的体魄,磨炼了他的意志,相当于强制性地重塑了他的个性。现在的他,每天面带微笑,谦恭有礼,做事有条不紊,毫无投机取巧之心。就这样,一晃4年过去了。他在城市已经立足,开了一家小饭馆,不久,娶了一个朴实的女孩做妻子,也算是成家立业了吧。

小饭馆的生意很好,因为他的谦和妻子的热情,因为味美价廉。每天早晨,三四点钟他就早早起来去采购,直到天亮才把所需要的蔬菜、鲜肉拉回店里。没有雇人手,两个人整天忙得像陀螺。常常,因为缺乏睡眠,他的眼睛红红的。

不久,一个推着三轮车的老人来到他门前。老人驼背,走路一跛一跛的,用手比画着,想为他提供蔬菜和鲜肉,绝对新鲜,价格还更便宜。老人是个哑巴,脸上满是灰尘,额角和眼边的几块疤痕让她看上去面目丑陋。妻子不同意,老人的样子,看上去实在不舒服。可他却不顾妻子的反对,一口答应下来。不知怎的,眼前的老人让他感到一种亲切感。

老人倒是个很讲信用的人,每次应他要求运来的蔬菜果然都是新鲜的。于是,每天早晨6点钟,满满一三轮车的菜准时送到他的饭馆门前。他偶尔也请老人吃碗面,老人吃得很慢,很享受的样子。有一天,他心里酸酸的,对老人说,她每天都可以在这儿吃碗面。老人笑了,一跛一跛地走了。他看着她,不知怎的,又想起了母亲,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他的饭馆顺势成了一个酒楼,他也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买了房子,可为他送菜的,依旧还是那个老人。

又过了半个月,突然有一天,他在门口等了很久,却一直等不到老人。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老人还没有来。他没有她的联系方式,无奈,只好让工人去买菜。两个小时后,工人拉回了菜,仔细看看,他心里有数,这车菜远远比不上老人送的菜。老人送来的菜全经过精心挑选,几乎没有干叶子,棵棵都清爽。

只是,从那天后,老人再未出现。

春节就要到了,他在家里包着饺子,突然对妻子说想给老人送去一碗,顺便看看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来送菜?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妻子点头。

煮了饺子,他拎着,在路边反复打听那个送菜的跛脚老人,终于在离他酒楼两个街道的胡同里,打听到她了。

他敲了半天门,无人答应。门虚掩着,他顺手推开。昏暗狭小的屋子里,老人在**躺着,骨瘦如柴。老人看到他,诧异地睁大眼睛,想坐起来,却无能为力。他把饺子放到床边,问老人是不是病了。老人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他坐下来,打量这间小屋,突然,墙上的几张照片让他吃惊地张大嘴巴。竟然有一张是他和母亲的合影!还有几张是他5岁时,10岁时,17岁时的照片……墙角,一只用旧布包着的包袱,包袱皮上,绣着一枝梅花。

他转过头,呆呆地看着老人,问她是谁。老人怔怔地,突然脱口而出:儿啊。他彻底惊呆了!眼前的老人,不是哑巴?为他送了两年菜的老人,是他的母亲?

那沙哑的声音分明如此熟悉,不是他的母亲又能是谁?他呆愣愣的,突然上前,一把抱住母亲,号啕痛哭,母子俩的眼泪沾到了一起。

不知哭了多久,他先抬起头,哽咽着说回到老家看到了母亲的坟,以为她去世了,所以才离开家。母亲擦擦眼泪,说是她让邻居这么做的。她做工的爆竹厂发生爆炸,她侥幸活下来,却毁了容,瘸了腿,看看自己的模样,想想儿子进过监狱,家里又穷成那样,以后他一定连媳妇都娶不上。为了不拖累他,她想出了这个主意,说自己去世,让他远走他乡,在异地生根,娶妻生子。

得知他离开了家乡,她辗转打听,才知道他来到了这个城市。她以捡破烂为生,寻找他几年,终于在这家小饭馆里找到了他。她欣喜若狂,看着儿子忙碌,她又感到心痛。为了每天见到儿子,帮他减轻负担,她开始替他买菜,一买就是两年。可现在,她的腿脚不利索了,下不了床,所以,再也不能为他送菜了。

他眼眶里含着热泪,没等母亲说完,背起母亲拎起包袱就走。他一直背着母亲,他不知道,自己的家离母亲的住处竟如此近。他走了没20分钟,就将母亲背回家里。

母亲,在他的家里住了3天。3天,她对他说了很多。她说他入狱那会儿,她也不想活了,差点儿喝农药自杀,可想想儿子还没有出狱,她又想着儿子还没有成家立业,还是不能走;看到儿子成了家,又想着还没见到孙子,就又留了下来……她说这些时,脸上一直挂着笑。他也跟母亲说了很多,悔恨自己当年的年少无知,悔恨自己眼瞎了,母亲在眼前却不知道……

3天后,她安然去世,他再次痛不欲生。医生看着伤心的他,轻声说:“她的骨癌看上去得有十多年了。能活到现在,已经算是个奇迹。所以,你也不用太伤心了。”

他呆呆地抬起头,母亲,居然患了骨癌?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打开那个包袱,里面整整齐齐地叠着崭新的毛线衣,有婴儿的,有妻子的,还有自己的,一件又一件,每一件上都绣着一枝鲜红的梅花。

包袱最下面,是一张诊断书——骨癌。时间,是他入狱的第二年,他的手颤抖着,心里像插了把刀,一剜一剜地痛。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挫折和不幸,以至于生活由希望、失望与无望交织演绎着不同的悲喜剧情。有些人对于生活尤其是对于不幸的事的接纳度极其有限。

学会怎样与痛苦相处,对于实现快乐至关重要。这听起来可能像是悖论,但是为了获得幸福,我们必须能够接纳不幸。当生活出现不期而遇的变故时,敞开胸怀,拥抱它。你可能并不清楚未来有什么在等待着你,有时这种感觉会让你精神陷入崩溃。但一定要记住你永远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接受变故,不去抗拒。

政方说2002年9月和2006年的冬天,是两个让她永生难忘的日子,因为那一天她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无常”。她曾经这样记录那晴天霹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