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种承受

不完满才是人生的真谛

字体:16+-

他本来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父亲是富有的雅典公民。

7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监护人肆意侵吞本来应该属于他的财产,到他成年时,留给他的还不及他应得的1/12。为了索回遗产,同时也为了尊严,为了自己的志向,他决定成为一名演说家。就像当代中国,许多孩子想要成为一名企业家、科学家一样。

不幸的是,他是一个长相普通、天生口吃、嗓音很小的人,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别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政治家的天赋,因为出色的演讲家,必须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感染力强,富有辩才,唯有如此,在雅典的公民大会上才能获得众人的支持、拥戴,通过自己的提议。

于是,他的这些缺陷像山一样横亘在现实和理想之间。

第一次上台演讲,还没讲多久,听众就把他轰下了讲台。因为他发音不清,言辞空洞,令人昏昏欲睡。

这段尴尬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刺激,他开始努力地学习。

为了弥补自己言之无物、思想空洞的缺陷,他抄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8遍,而且努力研究古希腊的诗歌、神话,背诵优秀的悲剧和喜剧,以增加自己的学识。

为了弥补自己口吃、气短、发音不清的缺陷,他虚心向著名的演员请教发音的方法;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

为了弥补自己演讲时爱耸肩的缺陷,他豁了出去,在屋梁上悬下两条绳索,绳索上吊上两把尖刀,让自己站在两刀之间练习演讲。

为了弥补自己演讲时表情木然、没有感染力的缺陷,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对着镜子练习演说;他还时常去聆听演讲大师柏拉图的现场说法,用心琢磨大师的演讲技巧。

经过十多年的磨炼,当这些曾经的缺陷一个个消失之后,他终于成了一个满腹才华、雄辩滔滔的人,自然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政治家。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在琢磨他的雄辩术,学习他的那些不朽的政治演说。

这个人就是德摩斯梯尼。

人都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倾向,希望所做的事情能够面面俱到、顺利圆满,希望所拥有的房子、车子都能够永远保持在一种令人快乐的境地,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天天开心……这或许只是人的一种妄想,一种贪婪,一种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无知。

因为,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是一个需要发现缺陷然后去填补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填补的过程中人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才会体会到生命的庄严和宝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需要缺陷,只有缺陷出现,并且给人造成了痛苦之后,才能使人心生警醒,才能生起一个要改正的愿望,当这些要改正的愿望积累到一定程度,人就会主动去改正自己、提升自己。这就是“不完满才是人生”的造化之秘。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完满的状态之中,那他就很难有动力继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但面对“不进则退”的心灵运行法则,他将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心灵泥坑之中,最终辜负自己和造化的恩赐。

对德摩斯梯尼来说,当他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之后,他的缺陷和痛苦就像一个老师一样,用一种奇妙的、精确的方法一步步把他引入到成功的彼岸,这正是缺陷的最大价值。

对一个平常人来说,正是缺陷、痛苦使他的内心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可以享受到一个平常人所应该有的快乐。但许多人在某种机缘下,不完满的状态稍有改进,往往贪心炽盛,迅速将自己内心的平衡打破,接下来迎接他的,反而不是快乐,却是无量无边的痛苦和泪水。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个人在海边的一个小镇上,过着一个平常人的日子,虽不大富大贵,却也吃穿不愁,天天有酒。有一天,他出海打鱼,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高兴万分。唯一觉得遗憾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除去这个斑点,这颗珍珠该是多么完美呀。于是,他狠下心刮去了珍珠的一部分表层,但斑点还在里面;他又狠狠心刮去了一层,但斑点依旧在里面。于是他不断地刮下去。最后,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这个人十分懊恼,由于放不下珍珠,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怅悔地对家人说:“当时我如果不去追求完满的话,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啊!”

这个人在得到一颗不完满的珍珠之后,一方面生起了强烈的贪心,尽管自己已经在短期内发了大财,但还是觉得不够;另一方面珍珠的不完满,使他的贪心的能量有了释放的窗口,他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消除这种不完满,让自己的财富再次暴增。结果却是,他原有的也被收回了,不但回不到原来的地方,连生命也让自己给弄丢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脚边都有无穷无尽的彩贝,手里都有珍珠,只是我们智慧短浅,不懂得如何面对财富的突然增加和人生的不圆满,这些彩贝和珍珠不敢贸然来到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