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天来了。
距离谈青的离去已有两月。
二月中旬,程荷迎来了自己高一的下半学期。和母亲一样,在去年,她考入了陈中。
谈青在世的时候,极少提起自己的高中生活,聊天时甚至会刻意避开这个话题。久而久之,程荷不禁有些好奇,有些担忧。
程荷的成绩只是和优秀挂个边,她清楚,自己的学习头脑算不上好。
按照往常来看,第一志愿填郑宇博的母校——鼓中,是最合适的。
毕竟,第一志愿都是要填四星级的中学,一旦第一志愿落选,便只能去三星级学校,其他的四星级都不再有机会。
可是她还是填了陈中。谈青见女儿这般,欲言又止,还是遵从了她的意愿。
母亲的原因只是一小部分,程荷知道,从小到大,自己一直没为什么拼搏挑战过,她想试试突破一次,大胆一次。
远方传来隐隐的呼唤,她相信自己会成功。
和母亲一样,她从来不会做没有希望的赌注。
陈中靠近东也区,往返一次也需要一个半小时,第一个学期,程荷无疑选择了住宿。
开学前的一个半夜,母亲曾敲开过她的房门,坐在床边陪了她许久。
那日的夜极为美丽,月牙儿挂在天上,美好静谧。
无风的夏夜,只剩下周围的遥远的车鸣。
“小荷,真的不需要妈妈和爸爸陪读吗?”
很久后,母亲吐露出心思。
“妈,不用,我自己可以。”
整个暑假,母亲提出过好几次陪读的事情,甚至显得有些神叨。
程荷似乎猜到了什么——母亲在陈中有过不好的体验。
那时候,程荷还不知道方正扬。
谈青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你比妈妈勇敢坚强。要是在学校不开心记得给爸妈说。”
而今,她向父亲提出要求陪读的事情。
程东昀眼眸尽显诧异,却也没说什么,应下了,也猜到些女儿的用意。
自从谈青离世,这些天他一直在麻木地穿梭在盛园和家,忙碌却又浑浑噩噩。
开学后,便是一个月回家一次,程荷又怎能放心下父亲。
她看得出,父亲故作镇定下隐藏的悲痛和无神。
新的学期开学后,程东昀便按照女儿的要求开始了陪读之路,努力照顾着这个性情和妻子极为相似的孩子,他们的女儿。
每天晚上,他在租的房子里,为女儿准备好晚上的加餐。他总觉得,时间又回到了为妻子做午餐的时候。
想着,却无奈地在厨房里笑了,那么多年,他都不知晓妻子真正爱吃的菜肴。
糖醋里脊只不过是妻子的习惯,他错过了太多年,糊涂了太多年。
锅里开始沸腾,锅盖一震一震,拉回他的思绪。
客厅的分针停畔在“12”,明显“哒”的一声,时针恰好对准“10”,程东昀从厨房看去,是程荷回来的时间了。
把菜端到吧台上,程荷推门而入。
程荷对时间的把控很好,开学的这三个多月,即使是阴天下雨,这个时间,她都会打开防盗门。
“回来了,洗手来吃饭。”
程东昀对正在换鞋的程荷说道。
程荷放下书包,洗完手坐上高脚椅,拿起筷子,目光尽显喜悦。对于每一个走读生来说,回到家拿起筷子,享受加餐的时候,往往是一天最放松的时候。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程东昀拿起筷子,坐在对面陪她吃着。
程荷嚼着口中的菜,说着:“挺好的。对了,下周一学校举行春游。”
“那不错,我们以前也有春游。”
“爸,你以前是十中的吧。”
“怎么了?”
“我听一个高三的人说,我们陈中从前都取消了春游。他们说,十中的生活一直都挺有趣,很多活动。”
程东昀抬眼:“哪个家伙胡说的。我们那时候,哪个学校都会春游,不过,十中确实比他们的活动多。”
他说:“你妈高二高三都有春游。”
程荷放下筷子,笑问:“爸,你怎么知道陈中那两年有春游?你是不是见到,我妈妈了?”带着些八卦的语气。
她并不想因为母亲的去世就逃避关于母亲的话题。
程东昀亦是。
“谈青青那么聪明的人怎么生了你这个傻姑娘。”程东昀垂目喝汤,戏谑道。
程荷满是无奈:“爸,你有没有想过智商这东西是遗传了你的。”
对面的中年人显然忽视了这句话,自顾自说着:“附近的高中春游每年去的地方都差不多,我又不是不认识陈中的校服。”
“呀,爸,你好聪明哟。”
程东昀满脸嫌弃地看了看对面夸张的女儿,皱了皱眉,选择不理会。收起了自己的碗和她的碗,转身来到水池前。
“热水器的水好了,快去洗洗。”
这日程荷确实累了,洗完就躺**睡了,也没再复习巩固。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
慌张的闹铃声,展开了又一个慌忙的早晨。
程荷托着满身的困意匆匆起床,洗漱好后,拿起垫肚子的酸奶便踏上去学校的路程。
大脑依旧有些朦胧,昨晚那个消长的梦也不见身影,只留下属于母亲熟悉的感觉。
想来昨晚母亲又来看她了。
临近附近的假期,这几日陈中安排许多活动,演讲选拔,主持人选拔,春日画展……
程荷加入了学生会,更是免不了这些事情。
午自习,宣传部正在开会,学校的方主任敲开门:“正好开会吗?咱这几个同学跟我下楼一趟,贴一下荣誉栏。”
几个人在方主任的带领下,顶着太阳来到荣誉栏。
说起来,这是程荷第一次看荣誉栏,当然,也可以说,是她第一次来。荣誉栏和平时的宣传栏并不在一起,在学校的北门附近。而他们平时活动的范围都是在校园南边。
荣誉栏并不小,在北门的小长廊里。一路走过,见证了陈中的光辉。
长廊即使再大,也是有限制的,所以陈中采用一个模板为背景,留下一个个空白处,用来贴上优秀学生的照片和短小的介绍。
长廊墙上的一些照片在时光中渐渐褪了色,昏黄的面孔依旧传出少年们的神气。
程荷浏览着历届的优秀毕业生和获奖生,聚精会神。
“咱现在就是要把这三栏的撕掉,再一一对照,把新的按照相应的位置替换上,这种材料比较容易撕。大家别急,慢慢弄就好了。”
众人点头,开始按照老师的意思行动起来。
程荷也回过神来,和一位男同学搭伴,负责中间那一栏。
男同学主要负责撕,程荷则配合他,找到相应的人像,贴上去。
还未彻底入夏,暖阳斜射进走廊,在墙上和地面连着一段段规则的阴影。
几个学生都染上几分倦意。春困秋乏,本就难免。
“程荷,找一下方正扬的。”
程荷脑中的困意一消而尽,捕捉到那几个关键词,快速地抬起头,目光追随到男同学手中的人像。
她一小步走向前:“等一下。”
男同学停下了动作,有些纳闷。
“怎么了?”
程荷没有回复,注视着被撕掉一角的人像。
像纸早就被岁月熏黄,少年的面孔也有些消瘦,却依旧能看出少年的朝气,和眼中的光彩。
下面是一行介绍——方正扬,20××年本区文科状元,北京大学。
脑中细细推算,似乎正是母亲高考那年。
她向下寻找着,依稀记得母亲的成绩还不错。
熟悉却有些青涩的面孔,出现在下一行——谈青,20××年区生物单科状元,××师范大学。
心底有了答案,程荷的视线又停在方正扬的人像上。
少年扬起嘴角,笑容温暖如阳。似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比拟,如果春天有面孔,太阳有笑容,那方正扬一定是它们最好的展现。
旁边的方主任见状走上前来,顺着她的目光停在方正扬的小像上。
“认识他吗?”
程荷转头:“我妈的一个老朋友,听我爸说过。”
方主任微微笑了,带着些感慨:“他是我侄子,很优秀的孩子。”
周围的学生也凑了上来,看着照片。
“欸,这个男生真好看,成绩还那么好。”
“咱学校出来的,肯定优秀。”
“老师,他现在在做什么啊?”
方主任叹出一口气,笑容中夹藏着几分遗憾:“他得病不在了,因为病情,北大也没来得及去。”
程荷呆滞住,心中似是落入一个悬崖,不见深度。
原来,方正扬早已离世,所以,母亲永失所爱。
“你妈妈是谈青?”方主任突然开口。
程荷呆呆地点点头。
“你和你妈很像,我之前带过她的生物。她是个好孩子,毕业后常常打电话过来。”
更替好像纸后,程荷没有和同学一起回到教学楼,而是跟随着方主任穿过走廊来到了办公室。
方主任来到座位,在柜子里翻找着,拿出一卷毕业照。
“他们那一届,都是拔尖的学生。”
荣誉栏对面的展栏里,都是每一届毕业的大合照。程荷找了许久,发现只是近十几届的。
“老师,我妈那届没有吗?”
“有,不过地方不够了,很久之前的就撤掉了。”他解释,愣了片刻,又道,“一会儿跟我来吧,我那边还有一卷。”
于是,她随方主任来到了办公室。
一卷毕业照稍稍落了灰,即使放在了柜子里。
她把毕业照平放在方主任的办公桌上,沿着桌面缓缓翻开。方主任也找来书,压着展开照片的两侧。
程荷手指在照片上滑动,细细寻找,从左向右,指尖停在了母亲的身上。方主任也看过去。
“你妈妈高中刚开始的时候,我记得,她很安静,沉默不语的,好久之后才慢慢好起来的。最近你妈妈怎么样了?”
“几个月前心梗不在了。”程荷语速缓慢,让人听不出情绪。
办公室沉默下来。许久后,方主任才缓缓道:“是吗?”声音有些哽咽。
想起自己侄子和谈青的曾经,方主任心中难以平复。
程荷继续在照片上寻找着另一个身影,只隔一个班的距离,便找到了方正扬。
那个母亲喜爱的人。
“老师,能送给我吗?”
回到家后,程荷把照片放进了抽屉,第二天休息,回到家翻出了母亲高中时期的日记,放进了书包,带回了学校附近的房子。
几天后,学校的春游。
下午的地点是江坡山景区。
她和同组的同学看着山下的地图,大致商量了路线,边沿着斜坡的路随着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学生上了山。
这山并不高,但蜿蜒几座山,让人走不到尽头。
他们停在了半山腰的一个拍照小馆,走了进去。这店略微有了年头,墙上贴着一张又一张曾经游人留下的照片。越往店里面走,照片上的年份就越遥远,照片也露出年代感。
几个人有些累了,便顺势浏览着照片放松。
“同学们想拍照吗?”
他们点点头。
那年轻的店员看了看他们的校徽:“陈中的啊,学习肯定不错。”说着,似是想起来什么,转头在墙上寻找着,好一会儿。
“嘿,找到了。”
几个人跟着他来到照片前。
“这几张都是你们学校的,几十年了,上面还有字。”
照片早就泛黄,黑色签字笔的字迹也有些模糊,却依旧能看出有一张右下角的“20**陈中某某到此”,程荷看着墙上的照片,这张照片右侧的一张合照,是熟悉的面孔。
照片上的方正扬没有看向镜头,而是侧头笑看身旁的女孩——谈青。在看到照片的这一刻,她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母亲会爱上他。
一个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你,一颦一笑都是为你的人,谁能忍住不心动呢?
她看了母亲的高中日记,也知道了母亲曾经内心的痛楚。
方正扬对她来说,是那段时光中唯一的篝火,也是未来日子中活着的动力。
看着照片上的男子,她微微扬起嘴角。
“方正扬,谢谢你。”
谢谢你出现在我母亲的生命中,谢谢你愿意如此偏爱她。
她转身看向店门外的世界,阳光灿烂,万物和谐。
或许,现在母亲已经和她的少年在一起了。
那边有她的亲人,爱她的人。
她再也不会孤单痛苦了。
“妈,我和爸爸会好好生活的。”
二)
下午五点钟,程东昀已经到了江坡山景区。
山下都是些等着孩子们回来的家长。
学校虽然安排了大巴,但结束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跟着父母回去。晚上正好家里要聚餐,他便和程荷约好,在山下等她,待会儿直接开车去饭店。
通山的大道上,各校的学生陆陆续续下山,手中拿着在山上收获的战利品,隔着老远都是些欢声笑语。
五月的傍晚,风倦意,光肆倾。
程东昀的发丝被吹得微乱,他转头看着渐渐藏进山中的夕阳。
不知为何,这一年,他无比期待夏日。
身边路过的女学生,手里拿着泡泡管,边走边吹。
在环形圈的规范下,长管中的泡泡液变幻成一个个泡泡,它们自由地飞向上,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斑斓多彩。
他在她的日记看到了初三的那个夏夜,看到了楼下那个观望着一切的她。
他知道,自己错过她实在太多年。
他们之间像是一棵枯死却又长新枝的槐树。
新长的枝丫只能那般,无法有着和曾经一样的繁盛。
而枯死的树干,即使浇上再多的水,施上再多的肥,却也再也无法重生。
扭头,目光直直对上天边略微刺目的光。
那光突然闪了,他伸手挡了一下。
周围的声音发生改变,周边都是稚嫩的声音。揣着疑问,他放下手,面前是熟悉却陌生的地方。
几秒后,他确定这是小学老师办公室。
小学班主任坐在位置上,旁边围着几个同学,还有十多岁的自己和谈青。
脑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接受了这次上天的安排。
班主任用手敲着桌子,语气严厉:“谈青,当时只有你在程东昀旁边。”
小谈青没有说话,身体却微微有些颤抖。
“班里最近的这些言论,老师也想相信你,可是那么多同学都指出是你。犯错没事,咱承认错误,下次纠正。”老师的语气放缓,“家长我就不叫了,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你好好反省。”
“谈青不会说出那些话,她不是这样的人。”
“我相信谈青。”
随即,不过片刻,他被拉出那个世界,又回到了江坡山下。
夕阳依旧。
“爸!”远处的女儿挥手朝他喊着。
程东昀温柔地笑了,配合着女儿轻轻招手。
平行世界或许已经开始改变了,那个时空的他或许会和谈青一路走到头,或许谈青也不会有那些不被相信的痛苦经历。
他感谢上天赋予的机会。
而如今,他要努力地在这个世界生活,照顾好他们的女儿。
不过,程东昀也永远不会知道。
这次是谈青耗尽此生功德,在“写字楼”为他求来的美好。
而他的执念造就这份“美好”幻化成改变另一个世界的一次机会。
“我相信。”是改变的关键。
而这个世界的他,却从来没有对她说一句“我相信你。”
从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