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女王

第一百零二章 武术传家

字体:16+-

坐下来之后,打开菜单,东辰选手们首先就被别具一格的菜名给吸引了。

“喝!盘根错节十八斧,这什么菜名,怪清奇的!”

俞堇心听罢,笑了笑,“豆芽粉条儿。”

“……”东辰选手们一噎,这么炫酷还有点起鸡皮的名字,居然就是一道这么简单的菜式,真让人想不到。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没什么关联啊。”

“也不是没有关联,一盘子豆芽和粉条搅合在一块,可不就是盘根错节嘛。”宝妞歪着头解释。

俞堇心摸摸侄女的脑袋,点点头,“就是这样。”

“行吧,勉强说得通。那这道慈悲刀又是什么?”

就算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什么菜名会跟什么慈悲刀有关系。

俞堇心看向宝妞,宝妞点点脑袋,“这个慈悲刀,就是白菜锅子。”

“白菜锅子?有何关联?”

“因为落音镇的人在烹饪菜肴时,口味稍重,喜辣,偏咸,费油。事先没打招呼,店家都偏好这一口。唯独落音镇特色菜白菜锅子,特殊方法烹饪,口味清淡和口味重的人都爱食之,没有什么刺激和不良反应,给不少初到落音镇的游客带来了福音。”

俞堇心接着说下去,“慈悲刀呢,作为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这套刀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杀招,故得名‘慈悲’。落音镇人展开激扬的想象,把白菜锅子给取了这个名字,让这道菜更为有名了。”

东辰选手除了为落音镇人那神奇的想象力拍手外,已经无法说什么了。

乍一听蛮牵强的,但仔细回味一下还真有那个意思在里面。

“虎爪手……别说,让我猜猜,是鸡爪?”

“不对不对,从这菜的价格来看,应该不是荤菜。我猜一个,海藻菜。”

俞堇心摇摇头,“金钩菜心,不过,方向对了,有些靠近了。”

根据菜单上的名字,猜测真实的菜名,还真是一个有趣的活动。

之前还只有那么几个人在猜谜,等过了一会儿大家便纷纷开动脑筋了。一边等着上菜,一边猜谜,也别有意趣了。

等了有二十分钟,菜便陆续地上桌了。

因为提前打了招呼,在口味上尽可能地照顾到了东辰选手们。大名鼎鼎的“慈悲刀”,哪怕知道只是一道白菜锅子,他们还是点了。

尝完后,果真如俞堇心所说,他们都适应这个口味。哪怕是嘴巴挑剔的,对这道菜也不存在排斥。

这就是这道菜的特色,它或许不是什么绝世美味,却“宜室宜家”。只采用了最基本的食材,避开了所有人可能会反感的一些佐料。

像是葱蒜,姜,生菜,酱油,醋,可能某些人吃不惯的东西都没有放。只有白菜,油盐,这些最基本的元素。

最难得的是它的味道还很鲜美,保持了白菜营养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优化口味。

这就与烹饪白菜的锅子分不开,这种锅子,所选用的都是传统砂锅。传热均匀,散热慢,小火慢熬下来,能最大限度地释放食物的味道。

“好吃!”肖克书干脆地表示。

“这道菜,我妈也会烧,而且烧的不比太平楼的差,晚上再让她烧给你们尝尝。”还有一些地方菜,因为顾及他们的口味,她都写了要求。虽然他们吃得更习惯,但品尝的总不是最正宗的味道。酒楼不好办,晚上在家请他们吃饭的时候,却是可以弄两个口味的。

一家人在一块吃饭,有时候口味凑不到一块,也能弄两种胃口,倒不是什么难事。

今天来太平楼,有些不赶巧。

宋安先生休息,这两天不说书。被誉为太平楼一绝的老板,在外面进货,也没赶上,也是很可惜了。

不过,他们在这里还会留一些日子,总会有机会见识到的。

下午,吃饱喝足的东辰选手们,没心思再去逛别的武馆了,只想去俞堇心家的老俞拳馆去看看。

俞堇心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好。时间也不早,在拳馆看看,然后直接回家吃饭。回去早点儿,也能帮母亲打打下手。

毕竟是她的队友,总不能让母亲一个人忙上忙下,那样太辛苦了。

“老俞拳馆,你小时候练武的地方?”站在拳馆门前,很少主动开口说什么的霍斯,问身边的俞堇心。

“嗯,八岁以前,在拳馆呆的时间比较长。那个时候,老俞不让我碰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只是专心锻炼我的体格和体能。”

除此之外,就是开始修习内家心法。

日复一日枯燥的练习,让俞堇心一度有些崩溃。她所畅想的武术不是这样的,除了数不尽的汗水,便是无尽的孤独。

但后来,当她将所学逐渐转化为自身实力的时候,她才知道好的基础对于一个习武者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那些曾经不被她看入眼里、甚至被视为无用功的东西,关键时刻能爆发出力量,成为支撑她不断向前的勇气和源泉。

所以现在让俞堇心来说,她特别感谢年少时的那段时光,也感谢老俞对她的督促和严苛。

否则现在的她,也没有那么大的底气敢投身职业赛场,并且目标直指巅峰!

虽然这一切并不容易,未来等待着她的还有许许多多道难关。但她拥有了最宝贵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会变成优良的土壤,滋养着她成长。

在俞堇心的带领下,一行人走进了老俞拳馆。

青灰色的石墙,以及红黑色的木门,让老俞拳馆呈现出一种年代感。

外面的墙壁上,还有兵器划过的长痕。那两尊矗立的石狮子,则给拳馆增添了一抹庄重和威严。

进得大门,便是一方天井。

天井中央有一个圆坛,坛中竖立着一块高达三米的山石。山石上,镌刻着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武术传家”。

“我曾祖父,祖父,再到我父亲,都是习武之人。到了我们这一辈也不例外,自小就被老俞赶到了拳馆,扎马步,踩梅花桩。然后便提着木桶满镇跑,还绑着沙袋练习飞檐走壁。这个拳馆每一寸地方,都有我摔打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