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开局不死身,签到送魔头

第96章 想喝金鱼汤吗

字体:16+-

打发走了舍道人后,宜明对牛魔王和九头虫说道:“我感觉像今天的大战以后会更多,你们回去后要勤加修练,随时等待我的召唤。”

二人心中惊骇,领命告辞,做好随时大战的准备。

散了宴席后已经到了一更天,众人也各自去休息。

宜明道:“月妹,芷妹,今晚劳累,一同歇了吧!”

玉芷公主面色微红道:“只要姐姐不嫌我就行。”

月真笑道:“正好传你一些修内丹的口诀,怎么会嫌弃呢!”

第二天一大早,国王上朝。

加封宜明为车迟国驸马,大国师,兼兵马大元帅,赐虎符,统领全国军队。

宜明虽然谢恩全收,但此时对治理国家还真没有兴趣。

只提出一条国策,就是打通车迟国到乌鸡国的官道,促进两国贸易互通。

虽然掌握虎符,但不会调动车迟国的一兵一卒,只从压龙山调来了移山大圣狮驼王和三百妖族小头目,让他们帮忙训练车迟国和乌鸡国的士兵。

那一千名逃走的和尚根本没有等十天,就看到了安僧的榜文,并且听说了车迟城大战螣蛇的事迹,纷纷来到国都。

退去了悟空和八戒的玄功变化后,都恢复了和尚外貌,并且把沙僧给的黄金全部上交。

朝廷把他们全部安置在新建的护国寺,那将近五千两的黄金,刚好用在寺院的建设上。

此时和尚们只想一心修行,为国民度厄,主动提出不再受朝廷一文俸禄,全靠信主施舍。

并且这些和尚们尊宜明五人为救难金刚王菩萨,主动塑了金身,朝夕焚香礼拜。

宜明在车迟国又一连住了十天,天天与月真、玉芷公主为伴。

最后白虎岭三女来接玉芷去万寿山五庄观时,才依依不舍的分离。

宜明五人再次上路,国王带文武大臣送出百里远,三个国师送出三百里。

临别时宜明嘱咐道:“徒孙们,虽然你们是天界在编的实习神官,但现在六界的黑暗势力蠢蠢欲动,有些洪荒巨妖来了,连天庭都不愿招惹,就像前段时间制服的舍道人一样,因此你们要好好防守国家,三教同兴,不使百姓积怨,才不会招来邪魔,等到我取经事业大成,你们都有正果。”

三徒孙领命,又送了百里才分别。

…………

五人晓餐夜宿又走了半年有余,度过了春和夏,来到了秋光时分。

这一天走到傍晚,八戒唠叨道:“水母娘娘说前途艰难,天庭和灵山增加了许多的险阻,怎么走了大半年也没有遇到一件为难事,害得俺老猪天天提心吊胆,都没有睡好觉,今天晚上一定得大睡一场。”

悟空叱道:“呆子切莫乱说,口为心之门,心为魔之根,心若生魔,劫难即到眼前矣!”

八戒嘟囔道:“休拿这话来哄我,照你这么说,一想坏事劫难就来,若天天想好事,岂不早成正果?谁还苦力修行?”

话音刚落,就听到前面一片水声。

八戒慌道:“完了,被猴子说中,咱们走到尽头了。”

宜明叱道:“别乱说,地球是圆的,转一圈也走不到尽头,前面是到通天河了!”

“通天河?师父,那是个什么所在?”

“是个喝鱼汤的好地方,你们三个要好好努力,争取喝一顿增补道行的金鱼汤!”

八戒一听,口水就滴了下来。

“师父,我喝过黄河鲤鱼汤,这金鱼汤还真没喝过呢,前面盛产金鱼吗?”

“先去看看再说,希望他没有提前逃跑。”

几人说话间到了岸边,放眼望去像是大海一般看不到尽头。

悟空道:“师父,我去水深和宽度!”

遂跳到空中,放眼看去,这江水竟不见边缘。

拿起金箍棒往水底一探,喊了声长,测的水深百丈有余。

悟空按落云头,连连摆手道:“水深百丈,不知道有多宽呢!”

沙僧道:“难道比我那八百里流沙河还宽吗?”

“三弟不知,我这双火眼金睛,白天能看千里,傍晚只能看五百,如今没有看到边,只估计在五百里以上。”

宜明笑道:“别猜了,看那里不有一个石碑吗?”

三徒弟举目一看,凑着夕阳的余晖,果然三里外有一面石碑立在岸边。

急忙跑过去一看,碑上有三个篆文大字写着通天河,下面有两行小字,写着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悟空不禁惊叹道:“师父真有天尊之法,能知古今之事,果然是通天河!”

八戒一路跑回来喊道:“师父!您真是太厉害了,这果然是通天河,你怎么事事都有前知的本领呢?”

“我有洞察六界的慧眼,这些小事不足挂齿。”

宜明肯定不能说自己知道剧情。

第一是天道不允许。

第二通过自己的干涉,取经路已经发生了变化,所预测的准确度已经不足百分之五十。

即便对月真,宜明私下里也只是说自己来自另一个世界,听过这个世界的一些传闻而已。

悟空心情灵敏,知道师父不肯过多透露,再加上以前说过的概率问题,有些事连佛祖和道祖都不能左右。

听师父一说能洞察六界,就虔诚问道:“师父,能看透和准确预测中间差多少?”

“差一半,悟空,我以前跟你说过概率问题,任何一件事都有两条发展的可能,即便是鸿钧老祖也左右不了。”

月真道:“估计这也是哥哥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吧?”

“说不准,我也不知道结局会怎样,总之咱们凭着一颗真心,总能修成自己的大道。”

正谈论之间,忽听见远处一阵乐器声随风传来。

月真道:“想必是有做法事的,咱们去看看吧。”

宜明道:“既然有人家,咱去借个宿吧。”

五人沿着通天河走了十几里,果然见一个大型的集镇,至少有五百多家住户。

房舍整齐,鱼耕俱全,村头有黄犬闲吠,篱内有小鸡觅虫,真有一派桃源之风。

此时正值傍晚,一村老小正在村头做佛事超度法会,因此有吹打乐器和十几个和尚念经的声音传出。

宜明道:“八戒你去问个讯借宿,不要吓着人家。”

“师父,俺老猪一向谨慎,从来都是变做个老实和尚,不会吓到人。”

说着一转身变成个和尚,跑进村头去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