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為王

第七十六節 頭腦風暴法

字體:16+-

2016年4月18日,星期一。

上午10:00, 谘詢了各位領班之後,田東從各個組裝區域找出3名熟悉生產工藝、對生產比較了解的員工代表,與四位領班、三位生產工程師一起,加上文員劉曉霞,一共21人在飛馬公司主辦公樓三樓大會議室進行頭腦風暴法,共同研究組裝車間在過去一段時間裏計劃生產完成率沒有達標的原因,以及將要采取的改善行動計劃。會議由田東主持,並要求劉曉霞作為書記員在大白板上作記錄。

頭腦風暴法出自“頭腦風暴”一詞。所謂頭腦風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錯亂狀態而言的。而現在則成為無限製的自由聯想和討論的代名詞,它的目的在於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頭腦風暴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在群體決策中,由於群體成員心理相互作用影響,易屈於權威或大多數人意見,形成所謂的“群體思維”。群體思維削弱了群體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損害了決策的質量。為了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提高決策質量,管理上發展了一係列改善群體決策的方法,頭腦風暴法是較為典型的一個。

頭腦風暴法的作用機理有以下四個方麵:

第一,聯想反應。聯想是產生新觀念的基本過程,在集體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每提出一個新的觀念,都能引發他人的聯想。相繼產生一連串的新觀念,產生連鎖反應,形成新觀念堆,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熱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製的情況下,集體討論問題能激發人的熱情。人人自由發言、相互影響、相互感染,能形成熱潮,突破固有觀念的束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性地思維能力。

第三,競爭意識。在有競爭意識情況下,人人爭先恐後,競相發言,不斷地開動思維機器,力求有獨到見解,新奇觀念。心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人類有爭強好勝心理,在有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人的心理活動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