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准答案: 四邻不安

2

字体:16+-

撷梅订的是S自治区边缘的9日游。既然我同意陪游,她选择目的地时也充分考虑我的兴趣。她虽然鄙视跟团游,但S自治区是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食宿难免要面对各种变数,对于我这种旅游不爱好者,还是少给我挑剔的机会比较省事,所以她报了团。到自治区首府集合,就地参团,介绍上说,这是达人专线,食宿是最高档次,没有购物项目。但她还是给我打预防针,“毕竟是边疆省份,欠发达地区,要有心理准备哦。”

她又念行程单给我听:“‘祖国疆域辽阔,此行有一天行车时间长达14小时,请勿惊讶。’你看这措辞,‘好在车窗外风景壮丽雄奇,定能抵消您长途行车的烦恼,时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她就像旅行社的推销员一样,用高涨饱满的热情吸引我、感染我,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她却仿佛我施了恩,弄得我老大不忍。

出师就不利。明明伟大祖国万里晴空,可机场喇叭一发声就是坏消息:“我们抱歉地通知,您乘坐的航班由于空中流量控制,不能准点起飞。”后面接的,如果是“推迟至某时某分起飞”算是好的,如果是“起飞时间待定”就遥遥无期了。

我们的航班也“被抱歉”了。

撷梅不停地去看登机公告牌,又到登机口打探消息,不住地安慰我,说守登机口的人说推迟两小时而已,并不需要在机场吃饭或被拖去酒店休息(那是延误时间长得不像话的旅客的待遇),再三问我要不要看Kindle解闷,怕我因此事消减了出游的兴趣。

原计划抵达S自治区首府的时间是晚上22点,由于时差以及纬度的关系,并不算晚,甚至天还没全黑。结果等我们从飞机上下来时,已是次日凌晨。撷梅担心原先说好的接站者因为飞机晚点而等不及回去了,一会儿要打电话联系导游,一会儿又打算查找酒店的位置准备自行打车前往。

她多虑了。我们一过出口就看到举着旅行社标志牌的接站者,引我们向停车场的小面包车走去。抵达时间相近的旅客会集合在一起送往酒店,我们是最晚的一批。车上有人不耐烦地说:“都到了吧,早知道要等这么久,我们也自己打车去酒店了。说好只等半小时,都四十分钟了。看看,几点啦,今天还要不要睡觉啦,明天还玩不玩啦?”是个带上海口音的年轻女声。司机好脾气地说:“好了好了,马上到,酒店不远的。”

“什么?住在机场附近的酒店,地方偏远,那是什么条件?”上海女子又厉声追问。

司机一边旋着方向盘,一边笑道:“哎哟姐姐,我说酒店离机场近,是因为我们是小地方,不比你们上海。我们从机场开到市区,不超过15分钟。酒店绝对在市区,离市中心不远。”

撷梅悄笑道:“你们上海人真是哪里都有,哪里都是这副腔调。”

我母亲是上海人,所以撷梅嘲笑上海人时便把我也捎上。她说但凡出游,无论远近,总能在前前后后的游人中听到上海话,虽然吴语细切琐密,不宜于粗声大嗓,但上海人出了门都越发理直气壮,擅长在人海中脱颖而出。

我扭头看窗外,这边陲城市,凌晨过后竟然还如此灯火煌烨。到这个钟点,我们东都的马路上除了出租车和夜班公交,几乎没有车行。这里却公私车辆川流不息,就像东都晚高峰稍歇、夜生活方兴的七八点钟。

我身后一个女声把我的疑问大声说了出来,她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格外清晰,“司机呀,你们这里夜生活这么活跃,几点才睡呀。”司机正在应付一个掉头路口,没有回应。

她继续发言——“儿子,你发现没有,这里所有的店招都是两种文字,知道另一种文字是什么吗?”“看见那个广告牌了吗,那就是我们过两天就要去的景点。”“快别看平板电脑了,这里的每一幅画面都是生动鲜活的,而你的动画片什么时候都可以看。”“今天你的睡眠时间大大不足,等会儿一到酒店赶紧冲个凉就睡,否则你今天分泌的生长素就不够,就会影响宝贝的生长。”

撷梅与我对视一眼,满脸笑容,我知道她全盘听取了这位女团友的话,嘲笑人家拿腔拿调。

我说:“她的普通话讲得挺溜,她小孩倒有点广东腔。”撷梅撇撇嘴,说:“溜什么呀,‘n’‘l’不分。”

司机的话不错,我们很快抵达了酒店。除了我们这批十来个旅客,居然还有四五人在办理入住。一个小伙子见了司机就大发呛声:“这是什么酒店!办个手续要半小时!我们自己打车来酒店,却一点不见提前!”他的女友头发凌乱,满脸疲色。司机才不管这些,打着哈哈说“明天早上七点半早餐,八点半出发”便走了。

见此情景,我们同车的几位团友意识到躺上床的时间与在柜台争锋的先后有直接关系,便也拥到前方角逐。我和撷梅都不善于在人群中奋勇争先,只好退至一旁恭候。

那位操基本标准普通话的女士,外形与她清朗的嗓音大相径庭,矮小壮硕的身材,上穿暗色起碎花的T恤,下面穿着黑色紧身七分裤。撷梅也身材微丰,整天琢磨如何“显瘦”,我被她普及了知识,知道这位女士的衣着没能掩饰体形的缺陷。

她个子不高,挤不到前面,但由于吐字十分清晰有力,使得笨手拙脚的服务员只听见她一人的声音、只回答她一人的疑问。她说的是:“能否这样,让有孩子的客人先登记,时间都过了凌晨了,我们大人能挨,孩子的休息耽误不得。哪,让那个小姑娘家先办手续。”

她不说“小孩”,而是更亲切、感性的“孩子”,更能唤起人们心里的柔软。面对拥挤争抢时的焦灼,也不是不能被共通的情感所化解,只不过你得给个理由先。这位女士给出了合乎公序良俗的理由。虽然她也是这项建议的获益者,但她很有技巧地先推出了别人。人们在身边扫描出两个带孩子的家庭,稍稍让开一些,服务员也在焦头烂额的操作中找回了镇定。

果然速度加快了。只听上海女声锐声问:“电梯在哪里?”她享受到众人谦让的成果,已率先办好了入住手续。撷梅竖着耳朵听服务台的对话,告诉我:“这家上海人姓周,一家三口连同孩子外婆。”我正要问她怎么听出来的,就被撞了一下。

上海一家人急于回房休息,几乎是夺路而逃,排在首位的将我与撷梅、行李箱粗鲁地搡开,打开一条通道。我站直了才发现,就是操上海口音的年轻女子,她拎着两个行李袋,却走得东歪西倒,摇晃的幅度比醉汉还厉害。我不由得看向她的双腿,也穿着紧身裤,**的纤细小腿、双足均形状完好,没有任何异样。但她完全是跛足人行走的姿态。

她在前面开山辟路,她的队伍还包括一个身材适中的青年男子、一个大约上幼儿园的女孩和一位老太太。其他的团友也正目送着这家人的背影,显然是对女子的步态感到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