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敲響了上課的鍾聲

字體:16+-

木棉中學是一所與深圳特區同年的學校,坐落在深圳灣畔。在這個著名的城市崛起之前,它還是一片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北邊山挨著山,南邊海連著海。海對岸是香港,入夜的海風寂寞地吹來,遠方的建築裙象夢中的海市蜃樓。據說曾有許多偷渡客泅水而過,有的葬身魚腹,有的被風浪擊倒。深圳灣裏不知埋藏著多少說不盡的悲辛。

1979年,當一位老人用他有力的巨手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之後,大批的拓荒牛,淘金者,從全國的四麵八方蜂擁至此。開山鑿路,填海造房。木棉中學應運而生。它的前身是企業子弟學校。一開始,學校條件非常艱苦,校舍簡陋,師資又少,生源除了一些土著農場居民孩子,就是那些來此參與建設的職工子弟。最怕的是雨天,道路泥濘。教室常常是外邊下大雨,裏麵下小雨。

最早的一批老師有許多是參與建設的歸國華僑,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越南。還有一些新分來的敢於冒險的大學生,據一位四十歲的“老”教師說,她剛從師專畢業,分到這兒,差點打退堂鼓。這兒似乎連家鄉的小城都趕不上,象個農村。她那時還是單身,一無所有,從學校借了塊舊黑板,權當棲身之床。吝嗇的老校長惦記著公家的財物,三天兩頭催著要還。她拖一天是一天。校長就趕緊給她介紹了對象,學校的另一名單身老師。那個男老師也借了塊黑板。兩人拍拖起來,生米還沒煮成熟飯,校長趁機收回了一張小黑板。

這些木棉中學“老人們”津津樂道的往事,對葉小凡來說不啻像一樁樁天方夜譚。

當她來到的時候,已經完全看不出當年的原貌了。木棉中學早已從企業學校轉變為政府辦學。規模也擴大了許多,是深圳紅灣區的一所新興教育集團,擁有高中部、初中部、小學部三所分校。校長也換了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