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追踪

22也谈教育

字体:16+-

1998年1月28日 阴

石楠:

往年每到跨年或者过年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的过往。今天我直到哄了童言睡下才想起你。我发现读书可以让我抽离回忆。那个纸上的世界太精彩,我很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沉浸其中,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悲而悲,甚至忘了我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

如果哪一天我把你忘了,你会为我高兴的,是吗?几个月的欢愉,要用多久才能忘记呢?我很笨,记慢,忘记更慢。

麦子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书堆中,不论白天晚上,只要有时间就会读书。她跟着三毛流浪撒哈拉,坐在沙漠周边的橄榄树下发呆;与加缪站在一起透视世界的荒诞;随着黑塞在孤独中寻找自我……

书越读越多,麦子突然有了输出的欲望。她试着写了一个小短篇向杂志社投稿,没想到竟然成功了。这给了麦子巨大的鼓励,她平时做翻译,也算是一种输出,可这工作更像是机器一样,需要表达的都是别人的思想。尤其是面对冷冰冰的文件,文字间不能掺杂任何感情。写作不一样,作者可以尽情表达自己所想,好的作品里不仅每个人物有灵魂,作者的灵魂也一直贯穿其中。

麦子发现自己越来越敏感,她好像对世间万物都有了兴趣,洞察力大增。每到周末,公园里田野间都能看见麦子和童言的身影。童言的好奇心之中充满了疑问,麦子知识丰富,她尽量不去想那些早就知道的知识,努力把自己向女儿靠近,两个人一起探索世界。

一次在山野,童言看着地上的蜣螂滚粪球饶有兴趣,她问道麦子:“妈妈,蜣螂为什么倒立滚粪球啊?”

“粪球比蜣螂重很多,这样走路会省力吧。”

“那蚂蚁也可以搬得动比自己重很多的食物,为什么不是倒立用腿滚食物呢?”

“童言,你观察真仔细。这个原因妈妈也不知道,只能说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干活的方式和特点吧。”

一周以后,放学的时候麦子被老师找到单独谈话:“童言妈妈,今天课堂上我让孩子们模仿动物,童言把脚搭在球上倒立走路,说是模仿蜣螂,还告诉同学们她脚下的球是新鲜的粪球。”

“有什么问题吗?蜣螂就是动物啊。”

“这种类型的模仿有些低俗了。”

“她只是模仿了一个有些特别的动物,怎么就能用低俗来定义呢?”麦子不理解。

“这个世上有那么多美丽的动物可以让孩子去观察,蝴蝶、蜜蜂、小猴子……”

不等老师讲完,麦子开口打断道:“老师,蜣螂没有错,它的食物在我们眼里是有些不同,你眼里的低俗,在它眼里是摄取营养的来源。没有必要因为吃的不同就用低俗来定义。如果用这个标准来看人类,那么人类无疑也是低俗的,因为我们吃的跟猪没什么两样。”

麦子一席话让老师无言以对。

第二天童言回家的时候哭丧着脸,一路上没有跟麦子讲话。蛋糕**之下童言才讲出难过原因: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童言缺乏父亲的教育,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童言没有父亲。

“妈妈,别人都有爸爸,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呢?”童言红着眼睛等待母亲的答案。

“你有爸爸,当然有。”麦子看着女儿的样子,把心碎埋在心底。

“爸爸呢?”

“爸爸喜欢跟你捉迷藏,你要收集线索才能找到他。”

“老师说我需要爸爸的教育。”

“你们老师倒是有爸爸教育,还不是说出这种没教养的话?爸爸知道妈妈有能力把你教育好,比别人家的孩子都好,都要幸福,所以才藏了起来。”

麦子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出现在了院长办公室,她不能让女儿在应该受到保护的年龄遭受这种恶意。童言的老师也被找来了,言辞间全是狡辩。院长是个中年女人,一直皱着眉头听两个人诉说。

“童言演完蜣螂,很多小朋友都在笑着喊屎壳郎,她就是哗众取宠。”老师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么大的孩子只是演了她看到的动物,她懂什么是哗众取宠?”

“你还骂我是猪呢?”

“你是个受过教育的人,也要像个市井泼妇一样断章取义吗?我是用你的逻辑跟你说,人吃的跟猪没什么两样。我什么时候骂你是猪了?”

“童言没有父亲是事实吧?”

“我没有跟她父亲在一起,那是我的事。她有父亲,不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我不允许你在公开场合用这种方式羞辱孩子。什么是缺乏父亲教育?你父亲教育的你,来羞辱不跟父亲一起生活的才3岁的小朋友了吗?”

“你这是人身攻击!”老师那满脸委屈倒咬一口。

“你是在给你父亲丢脸!”麦子一点便宜都不会让老师占。

“好了好了。这原本也不是一件大事。”院长打圆场。

“院长,我送孩子来幼儿园是受教育的,她现在是成长的年龄,最不应该遭受的就是来自于老师的恶意。”

“我没有恶意,我只是说实话。童言没有父亲,还不能讲吗?”

“你当然能讲,还可以大大方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可是你抨击童言缺少父亲的教育是你不对。对小孩子的教育可以分成家教和学校教育,但是家教里面不分来自父亲的教育还是母亲的教育。我自认为有能力给童言提供完备的家庭教育。”

“我不是这个意思!”老师依然不觉得自己错了。

“童言妈妈,我理解你的感受,这件事我会处理。”院长知道这样吵下去解决不了问题。

童言被换去了别的班,小小的她第一次知道原来昆虫天然的行为,在人类的世界中因为人类的喜好,是要被区别对待的。不知道蜣螂的妈妈如果知道这件事会不会伤心。

麦子并没有欺骗童言,找到父亲的线索都被她藏在了日记里。

麦子的投稿由短篇慢慢尝试写出了长篇,当她的小说终于有出版社肯出版的时候,麦子辞职了。30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不算晚,除了自己写书,翻译书也能赚钱。她还会打字,中英文都能打,杂志社的书稿录入工作她也接。

“如果早走文学之路,还会去英国留学吗?”麦子问自己。

日记上面的日期间,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每篇日记最后,麦子都会把自己近期阅读书目写上。对石楠的感情记录慢慢变成了读书笔记。当记录完200本书目之后,麦子再也没有写过日记。

童言对着母亲记录的书目翻书橱,多数的书都能找到,有些书可能是从读书馆借阅的,不见踪影。书中丰富的灵魂,终于打败了石楠。

童言在心里替母亲高兴,她终于走了出来。至少在她去世的时候,心里也是没有遗憾的。人若是能够放下过去,永远朝着未来生活,那是多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