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人

第五章 白雪光升

字體:16+-

李光升從東大圩坐車到廬州城,然後坐公交到百花井,等到他叩響孟浩長房門的時候,已經是上午九點了。

孟浩長不在家,門上貼著個紙條:有事外出,敬請諒解。

這紙條李光升看著親切。1982年春天,他第一次一路問人,轉了七八個彎,走進了百花巷。然後,沿著巷子,看著高牆上密密的爬山虎,心情五味雜陳。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誰?那將是一個怎樣的男人?個子是高是矮?身材是胖是瘦?更重要的,他無法揣度這個男人會怎樣對待他?會怎樣對待他所要述說的故事和將要提出的那些他們在“山窮水盡”之後所想出來的沒有辦法的最後辦法?

李光升那年25歲,在東大圩,這個年齡絕對是個應該成家立業的年齡,可是,他仍是光棍一條。父親長年癱瘓,母親孟小書多病體弱,妹妹才十五歲,正在讀初中。這幾年年成不好,建成於宋的東大圩本來是廬州的糧倉,可現在,三年兩頭災,不是旱就是澇。李光升三年前曾由媒婆介紹,定了一門親。本來議定去年臘月成親。可是,臨到過門,女方提出了八千塊錢的彩禮錢。母親咬咬牙,要賣家中的僅剩的那件皮襖子,被躺在**的李天大給製止了。李天大說:那是你最後的念頭了,再不能賣了。母親含著淚,說:天大,我這一生拖累你了。李天大也抹著淚,說:不是你拖累我,是我拖累了你。我要是早死了,也不會把這家拖成這樣……

李天大說的也有理。他長年癱瘓在床,藥物不斷。家裏稍有點積餘,便花在給他看病上。一家人總是希望李天大有一天能站起來,雖然無力回天,但也勉為其力。眼見著東大圩實行了農業責任製,田分到了戶,家家都在田裏下功夫,李天大這個從前的農活老把式更是難耐。兒子李光升勸他:也別急,分田到戶了,日子會出頭的。你躺在**,不要管別的事情,隻要將做農活的那些老把式教給我,我保證能將咱們家的那些田種得比誰家都好。李天大流著濁淚,開始教李光升如何在田裏精耕細作。果然,到了秋天,李家的收成遠遠高出了其它人家。賣了糧,家裏一下子有了積餘。母親便張羅著再給李光升娶親。可就在這當口,母親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