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年代

28、掄錘打釺

字體:16+-

按照公社部署,雷莊大隊要把原計劃種玉米、栽紅苕的部分農田改種高梁。馮乾坤專程前來組織召開“學大寨,奪高產,種高粱,多貢獻”誓師動員大會,像搞政治運動一樣。村裏人議論紛紛,有的說,“咱這兒以前種過稻黍,拿穗穗縛笤帚呢,稻黍顆粒人不吃,雞都不愛鵮。高粱誰知道能不能吃?”大隊幹部解釋說,“這回種的高粱顆是圓的,碾成米像白米,蒸飯香甜香甜,磑成麵還能蒸饃擀麵。”群眾不信,說,“你吃過還是見的?”幹部說,“上頭領導說的。”群眾就搖頭。也有人說,“以前把稻黍種在地邊邊土堰上,那東西費地力,整塊地都種,過後幾年種啥啥不長。”大隊幹部說,“高梁跟稻黍不一樣,領導說這作物產量高,種它社員能吃飽飯。”群眾仍然不相信,說,“領導說公雞能下蛋,幹部就說親眼見。”

高梁種子縣上統一從外地調撥,縣革委會主任黎宏軒力主在全縣推廣種植。雷莊公社各大隊充實了“農業科研站”的力量,專門負責高梁試驗田,為穩產高產提供科學指導。雷莊大隊“科研站”站長由革委會主任郭佑斌的侄子郭金泉擔任,這小夥與趙逢春同年高中畢業。

高粱種出來了,幼苗和玉米相象,綠油油的,充滿生機。

高粱種得多,紅苕就栽得少,生產隊把原本用於育苗的一部分紅苕分給社員,頭年的紅苕儲存到春天,吃起來更香甜。逢春爺爺喜食紅苕,別人吃多了胃酸,他有了紅苕不吃饃饃,胃也不鬧毛病。老人家還愛吃南瓜,蒸著吃煮著吃從不厭煩。

“唉,用那麽多地種高粱,紅苕少了。”爺爺吃著香甜的紅苕,歎息說,“不知道啥人出瞎主意,包穀、紅苕種得好好的,胡折騰啥哩!我就不信稻黍能吃。”

“爺,今年種的不是稻黍,是高粱,圓穗穗,一疙瘩,不像稻黍穗披頭散發的。”逢春把聽來的有關高粱的知識告訴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