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長安

第七十章:金風玉露一相逢

字體:16+-

打箭爐,其實有大小之分,小打箭爐在中山國境內,大打箭爐位於西南藏人領地,隻不過,兩地距離遙遠,相互之間接觸很少,所以,都叫打箭爐倒是對彼此也沒有什麽幹擾。

大打箭爐正式的名稱叫康澤,處於晉國與藏人領地的交界處,是一個重要的兩族交流通商之地,藏區本身不生產鐵器,所以,康澤的鐵器交易便異常活躍,尤其是“劍”與“箭”兩類,巨大的交易量直接吸引了大批冶鐵、鑄劍師傅在此定居,康澤隻是一座小城,居住人口三萬多,但是冶鐵鑄劍鋪卻開了一百多家,屬實壯觀,也因此,被人形象得稱作打箭爐,時間久了之後,打箭爐這個名稱,竟然深入人心,康澤這個名字,反而越來越少被人提及。

小打箭爐則完全不同,小打箭爐名稱的由來,則是因為一個人。

小打箭爐原名石固原,是中山國的北邊門戶,也是一座重要的軍事要塞,城防堅固,駐軍眾多,中山國在第二次被滅國的時候,石固原是最後一座被攻陷的城市,城門被攻破之時,當時的國君武約在自殺前把自己唯一的兒子,隻有三個月大的小皇子,也就是後來的複國之君武昭,托付給了自己的禦用鑄劍師賈華撫養,並且留下了一封遺詔,要求賈華在小皇子年滿二十歲,加冠禮的時候,告訴武昭他的真正身世,並且把遺詔交給武昭,遺詔中則是格外嚴肅的語氣,要求武昭不忘亡國之痛,堅定得實現複國之誌。

賈華背負著國君的信任和托付,把遺詔藏在打箭爐底的暗格裏,而後在石固原城中,以冶鐵鑄造兵器為生,二十年如一人,認真教育和培養小皇子武昭,最終在小皇子二十歲生日那天,賈華拿出遺詔,全數向武昭講清了他的身世,並且繼續督促、輔佐武昭最終成功複國,後人為了紀念賈華,同時也是為了張揚中山國這種堅貞不屈的性格,便將石固原改名為“打箭爐”,同時,不斷擴建,最終把打箭爐打造成了一座人口近三十萬,駐軍五萬,城防無比堅固的中山國第二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