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男技師

第3章 紅杏樓

字體:16+-

說是捎帶一程,其實就是跟在收糧車後頭走。

這年頭土匪實在太多,進城的百姓要麽結伴進城,要麽跟著官差走。

兩個時辰後,收糧結束。

張元青懷裏揣著離鄉文書,緊跟在收糧車後麵。

“張元青是吧,聽諸葛村的人說,你這次交稅把家裏田都賣了,還轉了商籍?”

進城的路還長,收糧官主動聊起張元青的事。

張元青腳步快些,與騾車同行:“恩。”

收糧官不由得笑了:“果真奇了,從來商籍轉民籍,沒見過民籍轉商籍的。”

張元青認真給兩人計算起來:“官爺,咱們大明有1138個縣,每縣少說一千個考生。”

“拿咱們仁化縣來說,每年院試隻選出二十個秀才,要有九百八十人落榜。”

“秀才考舉人,舉人考進士,期間不曉得要刷掉多少人。”

收糧官聽了張元青的話大笑出聲:“照你這麽說,天下的讀書人就不讀書了?”

旁邊的胖子收糧官也插了句嘴:“考中進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張元青卻不這樣認為,他本是足療店頭牌技師,會遇見形形色色的客人。

來洗腳的客人最喜歡談論的就是曆史和國家大事,所以他對大明曆並不陌生。

“真正考中了進士,頂多混個流官做做,咱們大明朝有幾萬進士等著官做呢。”

張元青嘿嘿笑出聲:“我是沒那個運氣,所以不如從商。”

收糧官覺得張元青有點意思,介紹起自己:“我叫蔣超,他是王風。”

張元青在心中記下兩人的姓名,多個朋友多條路,這是最基本的從商之道。

蔣超愈加對張元青感興趣:“元青兄弟,你準備去仁化縣做什麽生意?”

張元青想了想:“不知道仁化縣有幾家青樓?”

說起青樓,蔣超和王風臉上漏出會心笑容。

諸葛村收了多少糧可能說不明白,但仁化縣的青樓能說上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