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河相持不下的同時,日本政府一麵拒絕出席“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一麵以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為中介人,試圖與中國進行“秘密和談”,
中日的各自要價相去甚遠,蔣介石看了心裏自然很是不爽。何況朝也盼暮也想的國際會議已經召開,勝負未分,如果這時候就答應了你那些過分要求,我怎麽向國民交待?
在召見陶德曼時,他讓德國人轉告近衛內閣,要談可以,但必須到會議上大家三堂六麵地公開談,這樣偷偷摸摸地肯定不行,而如果日本始終不願恢複戰前狀態,那也是沒得可談的,要打,我們奉陪。
一方要“秘密和談”,一方要“公開談判”,說不攏,作為中介人的陶德曼隻得怏怏而退。
當天,日本派出的第四批援軍——第10軍悄悄抵達金山衛附近海麵。
分崩離析
第10軍由從北方抽調的熊本第6師團等三師一旅團組成。組織第10軍進攻上海,說明日本已準備在上海投下最大的賭注。
這一天是11月5日。
拂曉,海上正好起了大霧,視線不清,監視哨無法觀察日本軍艦的運動情況。
早已虎視眈眈的第10軍突然組織灘頭強攻。
在金山衛防守的僅一個炮兵連和一個步兵營。炮兵發現敵情後,立即進行炮火阻擊,無奈第10軍登陸的遠不止一個點,轟了這裏,就打不了那裏,陷於顧此失彼的境地。
等日軍接近時,炮兵連甚至不惜動用出膛即炸的零線子母彈攔擊,可是潮水般湧來的鬼子兵,豈是幾門炮就能擋得住的,金山衛陣地遂告失陷。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大叫起來,日本人最擅長迂回抄擊,難道就不會防著一手,多置些人馬,五年前“一二八”會戰的虧還沒吃夠麽?
說得沒錯,中方將領也並非不知兵。本來在陣地兩側,從瀏河至南京,從浦東至杭州灣,都擺滿了警戒兵團,以防備日軍迂回,但是很快這個格局就被逐漸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