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全5冊)

第六章 風過耳

字體:16+-

在太湖北岸,陳誠率部邊打邊退。

他在撤到蘇州後,本可依托吳福線布防,但是日軍的又一次突然迂回,使這一意圖化為泡影。

11月13日,京都第16師團在長江南岸的白茆口登陸。

白茆口離福山港非常之近,而京都師團的用兵方向也十分明顯,就是衝著其側背而去的。

11月16日,福山失守,陳誠連停頓一下的時間都沒有,隻得繼續撤往江陰。

他還有最後一道國防線可守——錫澄線(無錫至江陰)。

可是這時人心已漸漸難以收攏,所以依托錫澄線固守的計劃隻能再次落空。

國防線

後來對於國防線未起到作用,一般都歸咎於其本身的問題,議論最多的就是無人守備以及找不到工事鑰匙。

其實原先這裏都有守備部隊。

可是由於淞滬戰場的需要,他們也像上海兩側的警戒兵團一樣,早早就被作為補充兵員,全給吸納到主戰場上去了。比如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其組成就是原來兩道國防線上的地方保安團。

這些守備部隊被調走後,國防線工事的鑰匙就臨時交給了當地的保長。然而保長不是軍人,人家也是老百姓,又沒受過軍訓,聽到前線風聲鶴戾,那是非趕緊逃命不可的。

結果部隊撤到這裏後找不到保長,拿不到鑰匙。

不過這些實際上也並不是最主要的。

找不到鑰匙,可以砸,可以撬嘛,那鎖也不是金剛所鑄,事實上,陳誠嫡係的部分中央軍,就選擇了直接撬門而入,隻不過因為對這些工事不熟悉,運用起來較為困難一些,但畢竟也緊緊巴巴地守了那麽幾天。

大多數部隊在通過時,卻是連停下來看一眼的時間都沒有,隻是一路奪命狂奔。有的即使停下來了,也說找不到鑰匙,所以沒法固守,很快就撤走了。黃仁宇就此分析說,這可能是一些部隊急於潰退才找出來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