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保路風雲

太平街·老米行

字體:16+-

當年自流井街市中心地段,有一條街叫太平街。這太平街,與主要大街新街子平行,卻是一條背街。太平街之得名,來自街上的一座大石缸。

大石缸用大塊條石砌成,有普通市民半間屋子大小,四五尺深淺,終年蓄有大半缸水。雨水旺時,石缸就會接滿雨水。遇到雨水少的冬春季節,若大石缸裏的蓄水少了,不足半缸,街上的街正,就會找來更夫,或是雇請長年挑水為生的水客,去釜溪河裏挑他個十多二十挑水來,倒在缸裏麵,讓石缸再蓄上大半缸水。

這種 “太平缸”,其實是古時城市街道一種消防設施,專門用來蓄水滅火。那年代,沒有消防車之類,遇火災時,滅火的水隻能桶提盆舀。一般街道,離河岸或水塘較遠,怕萬一火災時取水不及,古人往往在一些街區地段,設置太平缸蓄水。一些大戶人家的私家院子,或是天井裏,也備有這樣蓄水滅火的太平缸。

自流井街市中那條老街,因為街頭築有這樣一座太平缸,世人就將那街稱作 “太平街”。

太平街上,當年有家老字號米店,店名就叫老米行。晚清至民國年間,這家 “老字號”米店,在當地很是有名。

老米行的老板姓李,年過五十,身材瘦高,體形單薄,看上去弱不禁風。李老板在太平街一帶,不算富裕,頂多算個略有家資的小老板。長年穿一件洗得發白的毛藍布長衫,一雙圓口布鞋穿在腳上,一年四季不換,一副小生意人模樣。

既為生意人,就講究和氣生財。李老板平時每碰見人,不管是買主,還是鄰居,乃至過街的路人,他都是 “逢人開口笑”,點頭哈腰打招呼,滿臉笑眯眯的樣子。至於李老板心頭笑不笑,就沒人曉得。

不過,這一陣,李老板卻變了,一天到晚愁眉苦臉,茶飯不思模樣。此時的老米行李老板,不單心頭不笑,就是臉上也不笑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