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怎么也没想到,杜尚文并没有顺着他的话说下去。
他正在仔细看之前杨成和杨柳两人调查的结果。
大皇子脸色一僵,连忙凑了上去。
果然看到杨成呈上来的报告写着宋殿轩是中了往生散而死,与魏峰无关。
“往生散?从未听过这种毒药。”
“而且我还没有见过有毒药可以在服毒三个时辰之后才发作的。”
杜尚文面容严肃地反驳了大皇子的话。
“西域确实有这种毒药,我曾经见过。”
杜尚文在成为尚书之前,曾做过一段时间西域巡抚。
他刚正不阿,不接受贿赂,惹恼了西域一部分贪官污吏。
住在驿馆之时,就有人在他们的茶点里下了往生散。
若非当时偶遇一神医道长相救,他早就命丧西域了。
只是可惜,他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同行的几位官员全部命丧当场。
“而且我看了仵作呈上来的验尸结果,死因确实有些像是往生散中毒。”
宋殿轩的死状和当时与他同行官员的死状很像。
大皇子脸色沉了下来。
如果真是往生散中毒,那魏峰就没有嫌疑了。
那杨成的案子也就不用再断。
他心中着急不已,他可不想浪费这般好的机会。
“杜大人也说只是有些像而已,但不能确定死者真的是中毒而亡。”
“必须有仵作验出他是中了往生散才可。”
“而且明渊带回来的证据十分可疑,不过是碎瓷片和不知包过什么的油纸。”
“如果单凭这些就要证明魏峰无罪,未免有些牵强。”
杜尚文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他断案一定要讲究证据充足,不然一切都只是凭空猜测。
“我在西域结识过一位仵作,他认识往生散,也能验出死者是否中了此毒。”
“等他前来,一切真相就可大白。”
杨柳坐在一旁,看着大皇子表情变幻,微微一笑。
“怎么?大皇子莫非不想让我们查清此案吗?”
“为何我问出真凶,杜大人有了方向,案件渐渐明了,大皇子的表情却不好?”
大皇子脸上的表情一僵,连连否认。
可他却在心里暗骂这个杨柳不识好歹。
他早在心中猜测,杨柳已归顺三皇子。
可大师傅却否认他这个猜测,说什么杨柳心高气傲,不会参与皇子派系。
他与杜尚文虽是两种人,但两人都不会站任何一位皇子。
杜尚文极重原则,对皇帝忠心耿耿,认为皇子派系斗争是对皇权的藐视。
所以,他坚决不与任何一位皇子走得过近。
而杨柳则完全不同,他是不屑站任何一方。
哪怕是皇上,都不能让杨柳真正臣服。
大师傅能找到针对杜尚文的方法,但对杨柳却无计可施。
只是警告他不要故意与杨柳作对,不必求合作,只要好好相处就好。
可他却能清楚的感受到这杨柳就是在与他作对。
杨柳拍了拍衣摆,站了起来。
“二位若是再闲聊下去,只怕跟案件有关的证人全跑光了。”
杜尚文这才猛拍了一下大腿。
“对,我们应将宋文侯府里里外外彻查一番。”
杨柳哼了一声。
“不必劳烦你们了,我已派人过去,他们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不一会,门外便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
是刑讯司的士兵带着宋文侯府邸上下所有人回来了。
不管是夫人小姐,还是丫鬟奴仆,全带了回来,还将府内上下搜查一番。
只是可惜,结果并没有任何异常。
一时之间,整个府衙院子里响满了哭嚎声。
尤其是宋文侯府上的女眷,一个个扯着嗓子哭喊着。
“我家大人尸骨未寒,我们还要为他料理后事,你们竟将我们全部抓来。”
“侯爷,你怎么忍心弃我们而去,看我们侯府便被他们这么欺负?”
“是谁让你们抓我们来的,你们竟敢如此无礼,我们要见皇上。”
杜尚文皱着眉头,他对杨柳的行事风格一向看不过去。
“宋文侯自缢,与府中女眷有何关系?你为何要将她们全部抓来?”
“若是此事闹到皇上面前,你要如何交代?”
宋文侯刚死,府中上下便受这般对待,他那些同僚见状岂会善罢甘休。
说不定会到皇上跟前参他们一笔,说他们滥用职权。
杨柳则耸耸肩。
“杜大人不必气恼,我只是请她们过来问几句话而已。”
“况且我断案一向如此,皇上也是知晓的。”
杜尚文很不满他这般随意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
杨柳话是那么说,但还是不分男女,将带过来的人全部收到牢狱之中。
大皇子见状,忍不住幸灾乐祸。
他倒想看看这杨柳能猖狂到几日。
这边兵荒马乱之际,明渊也得到了消息。
他看着手中的密报,有一些惊奇。
这个杨柳行事作风真是有趣,而且还出人意料。
最主要的是,他不知此人是敌是友。
当晚,明渊来到郊外一处别院。
从外表来看,别院甚是荒芜,杂草漫过门槛,看着像是久无人居住。
可他推开大门,却见里面轻纱浮动,满是丝竹之音。
走到厅内,厅中正有一群舞女跳舞,身姿妖娆。
而坐在正中间的人,正是杨柳。
杨柳看见明渊,笑着招手。
“小兄弟,你如今可是京都的名人,今日你来赴宴,是我之幸。”
明渊走过去,坐在杨柳对面的座位上。
“杨大人设宴请我,才是我的荣幸。”
杨柳随意摆摆手,一旁伺候的婢女立刻上前,给两人倒酒。
“你我不必说这些客套话,咱们今日不是还在府衙门口见过。”
明渊想起当时那个故意讹人的老人,从怀中拿出银票。
“这是我当时欠杨大人的银钱,一共四百五十两,还请大人查验。”
杨柳闻言哈哈大笑。
别人都说他性子奇怪,堪称疯癫。
可这个青年却陪他一起疯癫。
杨柳端起酒杯,畅饮一杯。
“世人无眼,不知有真龙所在。”
“我有慧眼,观龙气腾于京都。”
“明公子,既来京都,又见到皇上,为何不父子相认,以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