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婿

第九十七章 朱永安自荐

字体:16+-

先不说皇上如何,冯太后在马车内听到童谣,当即面色铁青。

她扶着车框。

“来人,快来人,将那几个唱童谣的小孩带过来。”

守在马车外的侍卫立刻抓住那几个路过的孩童。

几个小孩都吓坏了,有的甚至哭了起来。

冯太后从车上下来,已经调整好了脸色,面容和蔼。

“小孩儿,你们是在何处学的刚才那首童谣?”

她从手里拿出一个纸包,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蜜饯。

“我这里有一包蜜饯,你们要是告诉我,我就送给你们。”

小孩见到蜜饯,当即就不哭了,有个胆大的眨眨眼,指了一下巷子口。

“那里有一个老伯,是他教我们的。”

冯太后一个眼色过去,侍卫立即领命,往巷子口走去。

太后将蜜饯给这些孩子。

“我把蜜饯给你们,但你们不要再唱刚才那首童谣了。”

“如果你们答应我,我就再给你们每人买三包蜜饯,怎么样?”

小孩们自然高兴的拍手,连连答应下来。

但这时有一个年纪尚小的女孩儿嗫喏的说了一句。

“可是那个老伯教了很多人这首童谣,每人都给了蜜子糖,奶奶都要给他们蜜饯吗?”

冯太后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栽倒下去。

她强撑着问道:“那老伯都教了多少人?”

孩子们哪里算的好人数,只记得好多人都站在一起,他们都挤不进去。

一直等着前面的孩子拿了蜜子糖离开,他们才凑上去学。

太后立刻看向巷子口方向,只盼望侍卫能抓住那个所谓的老伯。

只是很可惜,侍卫空手回来的。

“回太后,我们过去的时候,巷子口没有人。”

冯太后脑中只有两个大字。

“完了!”

与此同时,这首童谣已经在京都的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孩子们拿着蜜子糖,一边在街道上蹦蹦跳跳,一边嘴里哼唱着童谣。

所有听到的人,均是一脸震惊。

一向独善其身的朱永安竟然加入了太子阵营。

这等大事居然被制成童谣传播出去。

所有听到这个童谣之人,内心同时浮现出来一个想法。

怕是这京都,真的要变天了。

童谣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等冯太后回到宫中,皇上就已经知道了此事。

“来人呐,把朱永安还有那个逆子给朕叫过来。”

冯太后眼看着传旨的太监跑出去,想拦也拦不住了。

“皇上,莫要动怒。”

皇上见到她,勉强压制住怒气。

“母后不是去了白山寺烧香,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关键是她回来之后为何不回自己宫中去,跑来这里做什么?

皇上想到一种可能性,顿时面容扭曲起来。

“莫非母后在回程的路上也听到了童谣之事?”

冯太后满脸担忧。

“皇上,你莫要激动,此事有蹊跷,还需要查清。”

红云阁之事是谁捅出来的?

那首童谣又是谁编的?

传播童谣的老伯是何人?

这些都没有调查清楚。

皇上一把将书案上的奏折扫在地上。

“还查什么,红云阁就是那逆子的产业。”

“那逆子借助红云阁勾结朝中大臣,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他竟如此胆大妄为,连朱永安都拉拢过去。”

皇上倒吸一口冷气。

“朱永安这个乱臣贼子,亏朕那么信任他,他竟然一直都在欺瞒朕。”

想到当初他还是因为朱永安的一番话定了大皇子为太子。

更加觉得怒火中烧。

皇上向来喜欢掌控全局,最讨厌被别人掌控于手中。

没想到他终日打鹰,今日却被鹰啄了眼。

他被自己看中的大臣和儿子联手欺瞒,让一向心高自傲的皇帝如何受得了。

冯太后知道皇上是在震怒当中,谁都劝不了。

她只得叹了一口气。

“皇上,动气伤身,还是听听太子和朱永安怎么说。”

不过一会儿,太子和朱永安便已赶到宫中。

两人在长阶上对视一眼。

太子心中一惊,心想莫不是暴露了?

朱永安还算淡定,率先撩开衣袍走了进去。

“臣朱永安见过皇上。”

皇上冷哼一声:“相爷快请起,以后你莫要在我面前称臣了。”

“若是日后太子继位,相爷岂不就成了三朝元老,贵不可言。”

朱永安跪倒在地。

“皇上正当壮年,福寿安康。”

“老臣已年迈,定会比皇上早走,怕是无缘再去辅佐新君。”

此时,太子也走了进来。

他已经调整好自己的表情,恭敬下跪。

“父皇寿与天齐,大周之幸,怎说起这般晦气之言。”

皇上猛然站起来,走过去拉起太子,将其一把推到龙椅之上。

“我若早死了,正好让你继位,免得你还要费心拉拢朝臣。”

太子好不容易维持的镇定瞬间瓦解,被吓得浑身抖如筛糠。

他挣扎着爬下龙椅,跪倒在地上。

“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并没费心拉拢朝臣,也不曾想抢父皇的皇位。”

冯太后叹了口气,走上去拉住皇上。

“皇上,莫要着急,有话慢慢说。”

皇上背过身去。

“朱永安,父皇在世时曾说过,我可用你,但不可全信你。”

“你辅佐我多年,我已将你当仲父,遇到难事总要与你商量。”

“可你呢,贪财好色,留宿红云阁,你们联手蒙骗我,封这逆子为太子。”

此话一出,太子猛然抬起头。

皇上怎会知道此事?

就算是账簿丢了,可他确信,账簿上从未记录下朱永安的名字。

他只是用一个假名字做记号。

就算账簿被偷,应当也联想不到相爷。

此时的太子满脸心虚。

幸好皇上的注意力全在朱永安身上,未曾见到他这副心虚的模样。

而太后站在一旁,亲眼所见孙儿的表情,心中已凉了一大半。

看来那童谣上的内容是真的,自己的孙儿竟真的在拉拢朝臣。

仅是拉拢朱永安也就算了,竟然将此事做得如此不干净,被人发现。

真是愚蠢。

朱永安不愧是两朝老将,至此仍旧满脸平静。

“回皇上,臣冤枉,臣自荐,愿调查红云阁一事,洗清身上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