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爷:长青帝

第148章 废除卫所制度,马永烈归心。

字体:16+-

西凉巡抚,可是从二品的封疆大吏。

能到这一步的官员,年龄,资历,人脉与功绩缺一不可。

巡抚比后世的省长职位还要高,可以巡视属地内的军政,民政之事,巡抚二字以巡行天下,以军抚民而来。

朝廷为了节制巡抚的权力,又将军权授予了总兵,类似于总督。

总督执掌兵权,论实际地位要高于巡抚,但巡抚的实权却又高于总督。

总督欲要出兵,也需要巡抚的文书。

二方皆是互相节制,互相监督的部门,但西凉之地这两个职位却狼狈为奸,一起干起了贪赃枉法的勾当。

从一个八品的芝麻官,一跃而成为封疆大吏,胡元如何不发蒙?

“胡大人,还不谢恩?”

李长青身旁站立着的南宫雄看到胡元懵逼的模样,悄声提醒道。

自古至今,能被皇帝看重的,都能一飞冲天。

而李长青昨日来到西凉后,发现除了这些贪官之外,还是有一些清流的。

西凉之地虽然现在是军队掌管大权,但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

从朝廷那边调人过来,要熟悉西凉的军政民情需要大量的时间。

选来选去,李长青决定了以西凉之人管西凉的方针。

最终,李长青看中了胡元。

此人工作认真,两袖清风,又颇有沟壑,虽然是个小小的主簿但记忆力极为逆天,为不良人查案节省了海量的时间,是个人才。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主簿,整日勤勤恳恳工作之余,还会想着去扳倒自己上司的上司呢?

他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还西凉一个太平。

原本胡元一度对朝廷,对社会,对制度都绝望了。

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陛下,下官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官愿意!”

说话间,胡元激动得痛哭流涕,向李长青“砰砰”磕着响头。

“很好。”

李长青微微一笑,出声道,“胡爱卿,那朕就将西凉的军政大权交给你了,三年后朕可是要检阅你的工作,你可莫让朕失望。”

“陛下,臣定当以此残躯为陛下治理好西凉,西凉是生我养我之故乡,臣为陛下分忧,为家乡出力,义不容辞。”

胡元边磕头,边表达着自己的忠心。

不单单是胡元,一些原本在西凉之地不得志的人,也得到了晋升。

在胡元的建议下,原本空缺的诸多职位很快得到了补充。

“你叫马永烈?祖上是匈奴人?”

砍头的工作,依旧在继续,李长青则是在监斩台上开始处理西凉政事。

一位三十岁的壮汉,引起了李长青的注意。

“陛下,末将的祖母是匈奴族女子,但末将始终认为自己是大秦之人,是汉人!”

这位壮汉,说话铿锵有力,向着李长青单膝跪地道,“西凉因为董光黎克扣军饷,很多士兵都成了兵油子,还有一些皆是些老弱,末将曾不止一次谏言,但末将人微言轻只能在巨木城当个偏将,末将无能......。”

当日,匈奴来袭,石头城的守将率先降了匈奴。

其次,匈奴用计,让石头城的汉奸去骗开了其余城的城门,因此匈奴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四城。

但在巨木城时,因为有马永烈的存在,匈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马永烈率领一万守城士兵在城中血战,斩杀叛军万余人,匈奴军三千,最终寡不敌众而败退。

若不是马永烈的副将拼死将马永烈拉走,或许马永烈现在已经殉国了。

“......,陛下,末将所说,句句属实,若是陛下只搞民生,不强西凉之军,根本无法对匈奴形成有效的打击。”马永烈说得头头是道,令铁牛,南宫雄等人面色大变。

放肆,太放肆了!

在陛下面前,一个小小的参将,竟敢妄议天下大事?

甚至说李长青如今搞的这一套,都是花里胡哨,必须要强军方能拯救西凉。

“马永烈,陛下面前,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小喜子看着李长青的面色变得阴沉下来,瞬间出口,欲要呵斥。

只是,李长青虚空摆摆手,阴沉的脸色转瞬间堆满了笑容,“马永烈,很好,你说得很对。”

“那你认为,该如何强军?”

这一趟西凉之行,令李长青大开眼界。

寒门之中,有胡元这样的人才。

想不到一个留着匈奴血缘的悍将,竟然如此聪慧。

马永烈在自己面前,固然驳了自己面子,但面子如果能打败匈奴,那就太简单了。

一切,都要以实力说话。

李长青求贤若渴,已经看出了这个马永烈是个人才。

“陛下,末将以为,陛下当剔除西凉军之中的老弱,还有兵油子,卫所兵的制度也要改善,只要剔除这些并加以安抚,陛下若是以京军的俸禄待之,我西凉男儿必定会形成一支铁血长矛,为陛下披荆斩棘!”

“好,朕允了!”

马永烈刚刚说完,李长青眼中精光爆闪,沉声道,“马永烈听旨。”

闻声,马永烈亦是感觉有点发蒙。

他今日,本来已经想好了被皇帝冷眼甚至训斥的打算,更有可能,他会被贬为庶民。

在皇帝面前说话,一直驳皇帝面子,有几个脑袋也不够啊?

但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听了自己这个小小参将的建议?

“朕今日,封马永烈为西凉军团军团长,废除西凉卫所兵制度,西凉军团俸禄与京军军团相当,每万人为一个营,朕限你明三日内给朕留下西凉军中的精锐,所有遣返之人皆发白银二十两,并且按照京军发布征兵公告,你可愿意?”

卫所制,太腐朽了。

大秦乃至以前的朝代,皆是籍贯制度,匠人祖祖辈辈都是匠人,当兵的祖祖辈辈都是当兵的,认为这样就能稳定大局,无人作乱。

卫所制,就是在这个大的政治方阵上建立的,藏兵于民,以军隶卫,以屯养军。

各地都有一个军事堡垒,就是卫所,这些人战时为兵,太平时为民,但祖祖辈辈都是兵。

他们与京军不同,京军之所以是精锐,其一是京军只收青壮,其二是京军哪怕在太平时都是兵,从不懈怠。

最重要的是,京军的俸禄,待遇,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卫所兵。

卫所兵的俸禄,本就少得可怜,再加上这些人太平久了都是农民,哪里还能打仗?

秦太祖原本想着不费一粒米养百万雄兵的政策,在现在看来根本行不通。

就算是恭王与定王的直系军队,都是自掏腰包.养着,才有战斗力。

这次,李长青一路上见识了太多,也清楚了解到了卫所制的腐朽与弊端,必须要废除。

哪怕是违背祖宗家法,也要废除。

大秦只要鼓励商业,税收会是原先的数倍。

全国各地都以新军规待之,当兵是神圣的,当兵是自愿的,当兵可享受的福利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只要如此,各地都会有新的军团成立。

花钱养百万雄兵与不花钱养百万雄兵,其意义是不同的。

唯有如此,大秦铁骑,才能战无不胜。

匈奴之所以强,一是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善骑射,二是因为打仗时普通的士兵掠夺之物除了部分粮食外其他尽数归为自己,匈奴兵能不像是野狼一般勇猛吗?

当李长青提出这些建议时,在场之人,无不赞同。

就算是那些朝中的酸儒,他们想必也能相通其中的利弊。

若大秦各地的卫所兵都如京军军团一般勇武,大秦还会受异族干扰吗?

“陛下,末将,万死不辞!”

马永烈略微愣神过后,热泪盈眶,激动无比,向着李长青重重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