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惨败,冯胜的胜之不胜,这些在朱文正看来,都是非常失败的,但他的这种失败的感觉,那是来自于他的上帝视角
如果要是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的话,徐达等人打的那还是不错的,毕竟,他们正面面对的对手是王保保
这个元廷战神,朱文正虽然只和他交过一次手,但他却也在此人的手中,也是吃尽了苦头,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自己麾下装备过硬,那一次,自己差点就扔进去了
而那,仅仅是自己为了营救李文忠的一次突围战而已,徐达他们打的,那可是攻坚,攻元人经营近百年的西北坚城,这种任务,那可是比自己艰巨的多
“王爷,元人如今,看来实力尚存,不可小视呀!”
几个人看着朱文正那有些不屑的神色,赶忙给他泼起了冷水,其实朱文正那个样子,那也是做给几个人看的,他想看看,手下这些人,到底是不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如果他们都在各种吹捧自己的话,那今后,自己可真是要小心些了
“王爷,以我看来,岭北之役,如果领兵的大将,能够稳步推进,步步为营的话,恐怕未必会有当年的惨败,甚至,如果蓝玉推进的慢一些的话,也是能够稳赢的”
罗贯中这个人,能够写出三国演义那种流传千古,甚至能够让东瀛那种自大狂式国家都能奉为经典的三国演义,那还是有些真材实料的,至少,在行军打仗这种事情上,他远比那四个以作诗擅长的家伙强
“哦?你对岭北之役,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这个在内政方面有独特建树的小子,朱文正倒是有些另眼相看,而且,通过几年的观察,这小子,不仅会写小说,还是个内政方面的人才,可现在,听到他这么说,朱文正觉得,似乎他在军事上,也有些不同
“以我看来,徐达大将军这次,还是吃了不擅长火器的亏,岭北之役,火器他只是当做辅助武器来使用,甚至都没有列为一线作战部队,他的这种安排,我不清楚是为什么,但我觉得,这确实他吃亏的主要原因”
自从朱文正的火器配发到了部队中后,徐达等人就开始使用火器了,但在他们这些人的眼中,火器这种东西,那始终还是作为辅助的作用比较多,而且这些火器移动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哪怕是威力很大,很多的将领,仍然是不将其放在一线部队,哪怕是大明的军神徐达,也是如此配置
在大明,或许也只有这些火器的研发者,朱文正能够真正将这些东西完全运用起来,毕竟,作为现代人,朱文正那还是不太喜欢那种刺刀见红的作战方式,他更喜欢,百米之外,就将所有敌人干掉的快感
“那以你看来,该怎么打?”
虽然朱文正已经想到了罗贯中的一些想法,但他还是想通过这个小家伙来印证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看着自家王爷那有些考校的样子,罗贯中微微一笑道
“火器开路,随后以震天雷突破敌军阵型,蒙元骑兵,擅长野外作战,但我军可在其冲锋路上,埋下撼地雷,等到他们冲锋过后,我军即可开始反冲锋……”
好家伙!
这罗贯中一开口,朱文正就觉得,自己的眼前呈现出了一幅二战时代的场景,还别说,罗贯中这小子,那还真是有些朝前思想,这家伙居然跟自己的思想差不多,都是走的二战之时的路子
炮火开路,随后以手榴弹的掩护开始冲锋,不过,这小子,还是想到了骑兵那冲锋时的气势,地雷这东西,如果破了骑兵,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可以稳赢了
这种战术,在野战之时,那可以说是无敌般的存在,可如果在攻城的时候,那就有些不足了,于是,朱文正看着罗贯中说道
“野战之时,这种战术很奏效,可如果是攻城呢?你会怎么打”
在朱文正看来,罗贯中这小子虽然在野战上想到了点东西,可攻城这种专业的事儿,他却未必了解
“攻城也简单,王爷当年发明的大口径火炮,就很适合用来操作,这种火炮,足以攻破城墙,等到城墙坍塌,到时候,就可以用其他火器开始轰击,这种作战方式,伤亡几乎微乎其微,就算是难以攻进城内,在撤离的时候,也是可以再打击一次敌军,让其遭受到巨大损失……”
在罗贯中滔滔不绝的讲述中,朱文正突然发觉,这个小谋士,居然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思想上和自己达成了一致
“你小子,有点意思,这水平,快赶上你师父了”
施耐庵这人,在阳谋上,比较擅长,他跟邹普胜,那是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家里孩子的教育上,施耐庵更加擅长,自己的长子,如今在他的教育下,已经是能熟练的背诵三字经和百家姓了
“我比师父,还差的很远,王爷谬赞了,不过,我觉得,王爷如果有心经营封地之外的其他地方的话,西域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西域!
这两个字从罗贯中的口中一说出,朱文正就不自觉的想到现代很多人问过那个问题,古代的皇帝,攻打西域,真的是因为几粒葡萄干吗?
还别说,西域这个地方,那还真是个不一样的地方,这里的男人虽然看似孔武有力,但其实,却是不敢一击,从汉代以来,征服西域,那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军功
昔年魏武帝曹操,在年轻时的梦想就是在自己的墓碑之上,刻上大汉征西将军的铭文,由此可见,西域这个地方,那可是历朝历代的武将都在狂刷战功的最佳练功房呀!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真是想领兵攻入西域,不过,现在我已经就藩了,此生,怕是很难有这种机会了”
看着朱文正意兴阑珊的模样,罗贯中也不禁摇头一笑,确实,在所有人看来,如今已经数年不过问朝堂局势的朱文正,那是很难再为大明的朝堂决意,尽力了
“报!王爷,朝廷有圣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