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余孽,肆虐西北,塞外番邦,单起刀兵,责令镇南王朱文正,速领大军,扫平亦力把里番兵……”
朱元璋这旨意下的,那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首先,从地域上来说,从昆明到甘肃,接近四千里地,就算自己的大军能以每天八十里的速度前进,不顾风霜雪雨,那也需要两个月左右,到了那时候,人家来进犯的兵马,不也是早就撤了
所以,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公公,我叔父,这是什么意思”
宣旨太监名叫刘公儿,这家伙,从前就在朱元璋身边伺候,所以朱文正和他很是相熟,在送上了两千两银子后,朱文正便问起了朱元璋的真实意图
“镇南王,陛下没什么意思,东察合台这几年,那是不断进犯边境,尤其是甘肃一带,更是成为他们进兵的重灾区,所以,陛下这次调您前去的意思是一战扫平其部,并且要将周围所有不臣服于大明的部众,全部扫除,而这并不是急躁的事情,所以,还需要您自己来中衡这其中的事情”
经过这位一说,朱文正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在圣旨刚宣读的时候,朱文正还以为是朱元璋对于给自己两个省的地盘,有些后悔了,想要再次打压自己的实力呢,可经过这家伙一说
朱文正才明白,原来朱元璋这是被人打烦了,想要一战肃清这些塞外小丑,不过,朝廷里不是还有徐达那些人,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叫自己呢,难道,他不知道,自己这一路行军,那是要消耗多少费用吗?
“那也不对呀!老刘,我这一路进兵,那消耗的钱粮,可是天文数字,而且,这次是远征,所以我带的兵马,那绝对是不下于十万之众的,这件事儿,朝廷是什么意见”
刘公儿听到朱文正的问话后,微微一笑道
“王爷,朝廷之中的大将,如今都在山陕一带对追击元廷的残余势力,所以根本无暇顾及甘肃之地,更何况,这几年您给朝廷送来钱粮,那已经足以令朝廷可以下定这个决心了”
这几年,云贵之地,由于各种农作物的原因,那是各种稻米都产生了丰收的结果,所以,在税负上面,朱文正给朝廷供应的那可是足足的,因此,朝廷在钱粮方面,暂时那是不缺的
“这样啊!那本王明白了,我会尽快调兵开拔的”
想通了这一点后,朱文正的动作便开始迅捷了起来,他麾下的主力兵马,都是在昆明附近,但要调集十万左右的兵马,那就绝不是昆明附近的兵马可以做到的了
所以,即便是朱文正的调令下的极快,可也用了将近十天才将大军聚集完毕,在昆明城郊祭告了天地之后,朱文正的大军便开始向甘肃开拔了,这次,他的麾下,那是精锐尽出
前锋大将徐公辅,领着两万兵马在前开路,中军主将沐英和朱文正共领中军,大军在向甘肃缓缓推进的同时,东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却突然放弃了进攻,反而是一反常态的派出了使者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愿意俯首称臣的意图
这个举动,可是把所有人都搞蒙了,毕竟,自己这边可是已经将最强战力的朱文正都从云南给请了出来,可如今,这位王爷的大军已经开拔一个月左右了,你这边又要称臣了,这玩的是什么?
“回去告诉你们大汗,我大明,也不是好惹的,这场仗,是你们挑起来的,但不是你们说结束,就结束的!滚!”
开国皇帝,在骂人这件事儿上,那是不分场合的,所以,即使礼部官员在一旁不停的劝说朱元璋要顾忌外交礼仪,可老朱仍然是骂出了一个滚字,等到察合台汗国的使者走后,朱元璋很是气愤的朝一旁的刘伯温问道
“伯温,这件事,你怎么看?”
看着朱元璋那气的发青的脸色,刘伯温很是机智的说道
“打!必须一次性打服他们!不然,这帮元人后裔,将是大明永久的祸患”
平日里,一向好好先生的刘伯温,今天这一反常态的样子,让朱元璋很是惊异,甚至,这种惊异,让他连生气,都有些忘了
“伯温,你这次,怎么态度这么坚决呀!”
文人的习惯,那是不喜欢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刘伯温也是一样,从前的时候,每当朝廷要动兵,刘伯温都会尽力劝说,可这次,这位老先生,居然表达的态度,居然如此坚决,这怎么能让朱元璋不惊异呀!
“陛下,这不是臣的态度坚决,而是朝廷已经不得不打了,如今,镇南王的大军已经到了龙州府,行程已过半,钱粮消耗,已经是投入了无数,如果此时给镇南王说让他领兵会云南,那岂不是让他觉得,朝廷的诏令,如同儿戏?”
刘伯温这话说的没错,此时朱文正的行程已经过半,如果这个时候让他再回去,显然那会让他觉得,朝廷的诏令,就像是小孩子的脸,哭一阵,笑一阵,而且,这种感觉,不禁是他会有,他麾下的将士,也会有这种感觉
走了一个多月了,再有一个月左右,就要到地方为国杀敌了,可现在,你们一道旨意下来就让我回去,这算什么?
遛我们玩吗?
朱元璋也曾经领过兵,所以,他很明白刘伯温话中的的意思,现在朝廷那是已经上了架的鸭子,不烤也要烤了,巨额的钱粮,大量的精力都已经投入了进入,如果再不打出个结果的话,那不但是朝廷没有颜面,就是那些将士,也不答应,于是,朱元璋猛然站起说道
“打!这次,就让文正好好教训下那帮不知死活的畜生!”
朱文正的实力,他这个做叔叔的最了解,在他的心中,自己这个侄子,那几乎是战无不胜的战神,况且,在他手中的每一场仗,那也是从未出过任何问题的,所以,他对朱文正有这异乎寻常的信心
驿站之中
察合台的使节,正在挑灯商议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