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逢春

第六十五章 该释怀了

字体:16+-

分享会结束之后已经快到了晚上,国内基地的老师们和工作人员直接把车停在了舞蹈学院的校门口,打算给夏纯接风。

这件事情原本前两天的时候就被提起过了,只是夏纯一向不喜欢热闹,也不想过于麻烦别人,所以这才耽搁了两天。

眼瞅着躲不过也推不掉了,夏纯无奈,只好答应了下来。

一起吃饭的人倒也不多,无非是几个平日里经常会有联系的老师们,还有两三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学生,想要在饭局上跟着一起学习学习。

酒过三巡,饭桌上难免有人失言,白淑梅的年岁最大,可说话却也莽撞,“果然还是人家外国回来的香啊,想咱们国内基地已经成立了好几年,都没见能出一个像夏纯这样的金凤凰,瞅瞅人家,一回来就把好几个老艺术家给比了下去,这势头以后可了不得。”

此话出口,在座的几个老资历都变得尴尬了起来。

“白老师这话可得慎言。”张雁冰是当初选中夏纯带她出国的人,见形式不对,忙出来打圆场,“夏纯是个好苗子,可毕竟以后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的很,咱们国内的老艺术家个顶个的厉害,就算是后起之秀,也还需要再多多磨练才是。”

夏纯听的心里颤了下,接收到了张雁冰投递过来的眼神,连忙端起一杯茶水,起身笑道,“张老师说的是,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以后还要拜托各位前辈多多赐教。”

白淑梅自觉说错了话,便顺着夏纯的台阶就走了下来,笑眯眯地喝了茶,换了话题,“听说小夏这回回来是要在国内挑地方再扩展基地的对吧,已经有目标了吗?”

“有几个心仪的地方要去考察,毕竟刚回来没多久,我想这段时间先回家里看一看。”

“诶,小夏的家乡是哪儿的来着?”

“棉城的吧。”人群中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白淑梅点点头,“棉城是个好地方,家乡嘛,总该回去看看的。”

夏纯微笑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终于等到了饭局结束,大家各自散场。后生小辈们拍马屁似的着急给那几个喝多了的老资历们打车,夏纯则趁乱开溜,一个人叫了车,回了宾馆。

在A市她没什么固定的居所,在她决定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地点,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前,她还是打算暂时先住在这里。

虽说晚上夏纯主要是以茶水为主,但是免不了会喝上几口烈酒,偏偏她又是个沾杯就倒的主,一杯下肚,已经让她有些脚下发软。

都已经这么多年了,她的酒量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差。

到了宾馆之后关上了门,夏纯习惯性地把高跟鞋脱掉,换上了平底的柔软拖鞋,扶着墙边走到了卫生间里。

胃里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只是身上燥热的厉害。

她扶着白瓷砖看向镜子里的自己,墨色的头发垂顺在腰间,白皙的脸颊上化着淡妆,细眉杏目,绯红晕染着浅浅的唇色。

和几年前的模样既像,又不像。

大概是回国之后触景伤情,也可能是因为今天见到了老熟人,总会让她不可控制得回忆起某些往事,夏纯嗤笑了一声,鬼使神差地低头打开了手机的微信界面。

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看着置顶的那个昵称是[秋冬]的人,一阵阵情绪涌上心头。

这个她连名字都不敢提起的人,就这么在她的列表里安安静静地呆了六年的时间。

六年,她像是个不知悔改的赌徒一样,每天期盼着会不会聊天框里会出现一条消息。

哪怕无关喜欢和道歉,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号,都可以。

只可惜赌徒本就没有赢的胜算,她已经赌出去了自己能给的所有。

夏纯打开水龙头,用冷水把脸上的妆洗干净,重新露出来了那张清纯至极的面容,带着水珠,眼眶泛红,整个人支离破碎。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该释怀了。

已经是时候,她该回家了。

“倪姐,今天的鱼可新鲜的很,要不要来一条?”

菜市场里,倪红打量着池子里的活蹦乱跳的鲤鱼,拧着眉头纠结了好久,指着角落里最大的一条,笑了笑,“就这条吧,帮我处理一下。”

老板娘拎起来鱼尾,诧异道,“呀,今天这么怎么这么大方,是要给你们家阿季补身体啊?”

“不是。”倪红摇摇头,掩饰着话语里的兴奋,“是我女儿,要回来了。”

“女儿?你家还有个女儿啊?我都来这里摆摊两三年了都还没见过嘞!”

倪红面露尴尬,低了头,“她是大艺术家,工作忙,没时间回来。”

“哦,艺术家啊,那可了不得。”老板娘表面顺着附和,心里暗自想着不太好听的话,没说出来,只是把鱼递了过去,“您走好,下次再来。”

倪红点头,转身离开。

天气逐渐回暖,街边又到了飘柳絮和杨絮的时候,漫天的白色绒球像是大雪一样慢悠悠地飘,被风吹着聚拢成一团。

夏纯穿着白衬衣和牛仔长裙,拖着一个行李箱沿街走着。

棉城的温度正是宜人的时候,春风和煦,太阳明媚又不失温柔。大概是对家乡的滤镜,夏纯觉得连呼吸都比在纽约的时候要顺畅了许多。

这些年棉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以前许多老旧的街区都被拆迁重造,改成了高楼大厦。

区域也都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因为北临片儿的发展比较好,所以就将中街也划分到了里面,如今就只剩下了南风巷和北临片儿两个部分。

六年的时间,夏纯一次都没有回来过。如今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她按照记忆里的路线往家走,只是中街被合并,很多的地标建筑都被更改,连小区和道路的名字也都变了,让人有些恍惚。

夏纯在分岔路口站定,犹豫了一会儿,走向了不远处正在树荫底下乘凉的老太太,俯身轻声询问,“奶奶,请问您知道之前中街的标准院现在该怎么走吗?”

“标准院?”老奶奶摇着蒲扇,喃喃自语重复了一遍,而后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睁开眼睛朝着某一个方向指了过去,“喏,那人就是标准院的,你跟着她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