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間風雨

第78章 後申遺時代

字體:16+-

幾天來,誌彬幾乎整日跑去十八巷子。在接連好幾個項目申遺成功後,他似乎想趁著這股熱潮,讓更多帶有文化屬性的產品都能和非遺沾邊,最好打造出一整塊綜合文化品牌出來。

因為他的帶動,最近不光是十八巷子,就連龍岩周邊鄉鎮都開始發起了一陣非遺文化手工藝品搜尋行動,旨在尋找民間那些行將失傳的手藝和技術。

汪華這邊在忙著監理修築新式土樓同時,也慢慢被誌彬帶著參與他的這些項目,雖然看上去都有些七零八碎,但總歸是為本地旅遊發展和客家文化弘揚出力。如果真是有什麽值得投資和推廣的產品,他肯定還會不遺餘力幫忙,這也是文保基金會和文旅局理所應當的事情。

不過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汪華發現誌彬考慮事情總是太理想化,有的東西其實並不適合用作商業推廣,也有的事物不能急著去打品牌,甚至一部分工藝品做得太假,這些臨時被手工業作坊搓出來的小玩意兒完全都是東拚西湊而成,打眼一看就知道是粗製濫造來的,還不必說什麽申遺資格,估計連民眾認可都不達標,這一切還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誌彬的號召本來是好的,但也造成了一部分市場亂象,比如那些借著非遺文化名義欺騙遊客,甚至販賣偽劣產品的情況也漸漸開始冒頭。所以汪華之後很快聯係到當地工商方麵,聯合市場監管去取締了一些質量過於低劣的小商品店,對那些質量達標卻假借非遺文化名義的鋪子,則派專人上門批評教育,也沒收了一大堆造假的‘非遺證書’。

對這些事情誌彬向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一直都信任市場自發秩序,覺得那些偽劣商品最多隻能興盛一小段時間,經曆市場的自然淘汰之後,冒進的商家也終會自己嚐到苦頭,根本用不著去費這麽大功夫專項整治。對於越來越嚴格的市場監管來講,他們也是做了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這當然無可厚非,隻不過汪華的態度卻讓誌彬有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