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官员们不是傻子。
朝廷发行了新宝钞之后,他们利益受损,所以做事拖延,来给皇帝脸色看。
做了这事情之后,他们自然知道,皇帝肯定对此不满,因此早就派人进京,守在宫外打探情况。
方才皇帝出宫巡视制钞场时,这些人倒还不太在意。
这宝钞若是通行天下,每个月至少能给朝廷带来几万两的收入。
皇帝去看一眼这只下银蛋的母鸡,倒也是常理。
不过等到他们收到消息,说皇帝要召司马懿入宫,一个个可就淡定不下来了。
一人说道:“当年皇帝对东林党出手,到江南引蛇出洞,当时派出的可就是司马懿!”
另一人点头:“没错啊,而且我听说他在倭国当总督的那几年,很是收买了一批忍者,不仅是无孔不入,而且杀人不眨眼。”
“陛下要是派他来对付咱们……”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这也正是朱由检要达到的效果。
等司马懿进宫之后,朱由检笑着说道:“爱卿,近日如何啊?”
司马懿拱手道:“自从清查两册之事做成之后,臣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可做,不过是处理日常公务罢了。”
朱由检点头道:“那却正好,朕有一件差事交给你。”
他一边说着,一边递过去一本奏折。
司马懿接过一看,却是吏部的奏折,请皇帝准许今年的“大计”,也就是考核地方官员。
张居正变法时,曾有感于官员人浮于事,于是搞出了考成法,也就是每隔几年,就派人出去检查一下官员的成绩。
做得好的就提拔,做的不好的就斥责,甚至是贬官。
不过没人会愿意往自己脖子上,加一个套索。官员们自然也是如此。
在他们的抵制之下,这考成法,也就是最初几年还搞得不错。
时间一长,反而成了吏部官员索贿的由头。
司马懿只是一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陛下,您是否要用这考成法,来约束各地官员?”
朱由检轻笑点头,然后叹了口气:“自古朝廷制衡地方大员,无非是靠财权和人事权。”
“现在朝廷推行宝钞,在他们的财路上狠狠砍了一刀,他们开始摆烂,朕自然只能用人事权来压一压他们。”
朱由检沉默片刻,接着说道:
“朕先给你交个底,这次考成,你可以告诉那些小官儿,只要他们认真做事,等到明年,也就是崇祯六年,朕自然会提拔他们。”
司马懿一愣:“陛下,朝廷上现在虽然还有些空缺,但肯定不够那么多小官儿往上爬的。”
“何况您真正靠得住的,还是崇祯元年和四年两次科举,考出来的进士。”
“若是把官职都分了出去,以后这些人如何升官?”
朱由检哈哈一笑:“没想到爱卿你也上当了。”
“朕只说给他们升官,可没说这升的是什么官!”
他看见司马懿还是不解,于是解释道:
“这一年多来,朝廷在西域开疆拓土,占下的地盘何止万里!”
“虽然大多数地方,都是地广人稀,几十里都未必有人烟,但那么大的地盘,总要设置几个都护府。”
“你是当过倭国总督的,自然知道,搭起一个都护府的架子,至少也得往里填上几百个官员。”
“朕的手稍微松一松,就是往里填充一两千个官儿,也不算离谱。”
“到时候这几千个官位,不是正好用来安置他们嘛!”
听了皇帝这话,司马懿差点笑出声来,赶忙低下头去,免得君前失仪。
他心道:“皇帝这心倒是越来越黑了。”
虽然自古以来,华夏就不缺想做官、做大官的人,但这做官也有讲究。
或者是为了前途着想,做个京官。或者是为了钱途着想,到富裕的地方去捞钱。
但总归来说,是没人爱去老少边穷的。
朝廷甚至会把这些地方的官职,当做一种惩罚手段,故意任命给那些犯了错的官员。
譬如宋代的苏轼,因为在元祐年间犯了错,就上演了一出“一路向南”,从富庶的扬州知州,最后跑到儋州去看海。
等到朝廷大赦,他又被一路往北调,然而没等他顺理成章的调回京城,就死在了半路上。
司马懿暗中想到:“派官员到西域的都护府当官,虽然名义上是升官,但其实却与发配无异,正好惩罚他们现在抵制宝钞的行为。”
“而且把他们派走之后,朝中正好流出空缺。等到了崇祯七年,朝廷再开科举,新科进士也有位置安排。”
“陛下这可真是一石二鸟啊。”
司马懿俯下身体,拜服道:“臣领旨。”
等司马懿出宫之后,各地官员派来的人不敢耽搁,马上迎了上去。
他们担心皇帝又要再开杀戒,这时候也不顾不得那么许多,凑上来讨好司马懿。
他们展露笑脸,围着司马懿的马车,对他说道:
“司马阁老,小的们已经在城中酒楼摆下宴席,不知您是否有时间赏脸啊。”
看见这架势,司马懿只是略微一思索,就明白了他们意思。
虽然他已经知道了皇帝的安排,只是要把他们统统发送到西域去。
但现在场景合适,他倒也不介意吓一下这帮官员。
于是他故意沉着脸,挥手道:“陛下交给我一项重任,我现在倒也不好多跟你们说话。”
随后他钻进马车,对车旁的管家小声说道:“你让车夫把马车,赶去锦衣卫衙门。”
管家领命,立刻依令行事。
那些人见司马懿的马车走远,立刻远远跟着后边。
等他们看见这马车进了锦衣卫,立刻冷汗直冒。
“不好了,皇帝陛下可真是生气了。”
“当年在江南大开杀戒,不正好是曹化淳和司马懿搭伙,一齐做的好事!”
想起这位曹督公的“大名”,他们可真绷不住了。
这时,远在江南的曹化淳打了个喷嚏。
不知道自己人在家中坐,怎么就突然被人惦记起来。
他身旁一个小姑娘见状,笑着说道:“曹公公莫不是着凉了?”
“这几年天气多变,江南也多有大雪,曹公公也该注意身体。”
曹化淳一摆手:“我有武功在身,哪里有这么容易生病!”
“说不定是我久久没有回京,有人以为我出了什么事,正在惦记我呢。”
说完之后,他目光投向北方,笑着说道:“如是,帮我写份请安的折子送到顺天。”
“一路上都要大张旗鼓,让那些小子们知道,他们的曹公公可还好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