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万界打工人

第二百七十章 金子与金币

字体:16+-

朱由检本来正在气头上,但听到王承恩的话,倒也来了兴致。

牛顿这个名字,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朱由检问到:“他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

王承恩拱手道:“牛顿禀报道,现在我大明虽然流通金银,但使用不便,所以他建议朝廷发行银币与金币。”

这个建议引起了朱由检的兴趣。

他沉思片刻,然后对王承恩说道:“召那牛顿进宫……算了,摆驾制钞场,朕出宫散散心吧。”

听到皇帝的命令,王承恩心中松了口气,知道皇帝今天是不太可能杀人了。

他立刻令人安排,不多时就做好了准备。

朱由检换了身皇帝常服,到了制钞场。

这制钞既然归东厂管辖,而且也算是需要保密的重地,于是被王承恩安排在城东,紧挨着禄米仓。

倒也符合“东缉事厂”这个名字。

朱由检到了地方之后,见制钞场周围有不少兵马把手,而且院墙高大,上边还能看见手持火枪的卫兵。

现在皇帝来访,他们自然不能用枪口对着陛下,于是一个个把火枪背到身后,倒也神气十足。

朱由检见状,回头对王承恩说道:“你这安排倒是十分谨慎。”

王承恩赶忙回到:“陛下把制造宝钞的事情,交给小的,小的哪里敢怠慢?”

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后进入到制钞场内,随便检查了一番,看了一圈宝钞的制造流程。

过了片刻之后,牛顿小跑着过来,对朱由检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看见牛顿的样子,朱由检心中突然想起一个段子,叫“某某来了大明也得敬酒。”

不过朱由检心里却清楚,咱们这位牛顿爵爷,在历史上,不仅是科学界的大神,在政斗上的一把好手。

他就算是生在大明,也只有别人给他敬酒的份儿。

朱由检笑着挥手,让牛顿起身,然后对他说道:“朕听说你提出建议,要让朝廷制造金币与银币?”

牛顿连连点头,随后从怀中摸出一个银币,递给朱由检。

“回禀陛下,这就是臣造出来的样品。”

按理说他到制钞场还不到一个月,能把宝钞的制作流程给处理好,就已经算是天赋异禀。

但他居然还有闲工夫,弄出一个银币的样品出来。

可见牛顿还真是天赋异禀,在造币这事情上,确实是专业对口。

朱由检接过那金币,仔细打量一番。

只见这金币明显参考了弗朗机人的金币,但也有华夏铜钱的影子。

正面刻着“崇祯通宝”四个大字,背后则是日月同辉的图案,最下边还有行小字,写着“价值一两”。

朱由检对牛顿问道:“这银币可有什么说法?”

牛顿俯首道:“回禀陛下,这银币有,由银水融化后铸造而来,其中还掺了些别的金属。

听到这话,朱由检轻轻点头,接着追问道:“推行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处?”

牛顿说道:“陛下,咱们大明虽然现在也流通金银,但它们本质上都不是货币,只是一种贵金属罢了。”

“若是铸造成货币,那么币值固定,朝廷自然可以从中牟利。”

朱由检皱起眉头思索一阵,立刻想明白了他的意思。

如果说金银是货币,那么币值应当是稳定的。朝廷说一两银子值多少铜钱,就该是多少,绝没有波动的道理。

然而在现实里,可不是这样。

虽然朝廷有个指导价格,规定一贯铜钱等于一两银子,四贯铜钱等于一两金子。

但实际上,这价格可是一直在波动的。

好比现在,一两银子的市价,就贬值到了一千一百文铜钱左右。

牛顿见皇帝眉头舒展,知道朱由检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于是继续解释道:

“臣铸造的这枚银币样品,正好重一两,但因为掺了大约两钱的不值钱金属,所以含银量只有八成,也即八百八十文。”

“再加上铸造成本,以及那些贱金属的成本,这枚银币的实际成本大约是九百五十文。”

“而陛下可以规定,这枚银币的价值正好等于一千文铜钱,然后再强制禁止原来散碎银两的流通。”

“如此一来,每发行一枚银币,朝廷就能收到五十文的铸币税。”

听到这话,朱由检立刻来了兴趣。

现在大明到底有多少银子,不仅是他这个皇帝不知道,就是后世的史学家也搞不清楚。

而且不少地主热衷于藏钱,拿到银子之后,就买到地窖里面去,根本不会拿出来花。

但不管怎么说,市面上的白银,也应当超过了一亿两。

若是真能用银币取代散碎银两,仅铸币税一项,就能收入五十亿文钱,也就是五百万银币。

这钱虽然不多,但却是凭空而来。

朱由检兴奋问道:“朕听说你还有个造金币的计划?”

牛顿连连点头:“正是。臣听说欧陆通行金币,陛下若是要与欧陆互通有无,也当有自己的金币。”

“这新铸造的金币,可以按着银币的形制,不过金子更软,倒是可以直接压制。”

“金币也是一两重,面值等于五块银元。”

“往金子里掺入其他金属,没有铸造银币那么容易,所以金币的含金量要更高些,因此这一枚金币能提供的铸币税,就只有一百五十文左右。”

朱由检听到这个数字,倒是没有太大的精神。

大明的百姓虽然也知道金子值钱,但却更爱银子。

所以大明的金子存量不多,因此这金币即便推行开来,发行量也不会太大,朝廷的收入自然也跟着等而下之。

朱由检起身转了几圈,对王承恩说道:“金币的事情倒还不急,先把银币的事情搞好。”

“朕回宫后就给你写份圣旨,让你从工部和户部调拨人手与机器,先铸造一万枚银币出来。”

大明一直有铸造库银的传统,所以工部和户部那里有不少工匠,现在正好拿来铸造银币。

王承恩赶忙低头:“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把事情给您办的漂漂亮亮。”

朱由检笑着点头,到制钞场走了这一趟,未来大概率能给国家搞来五百万银元的收入,他心情好了不少。

等他回宫之后,再看到那些官员们推诿的奏折,也没有那么生气了。

他眼珠一转,挥手道:“来人,将司马懿招进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