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这边刚刚回宫,司马懿也回到自己府上。
他进门之前,向四周望了一眼,见没有生面孔,突然摇头一笑。
他身旁的管家见状,小心问道:“老爷,您这是看什么呢?”
司马懿说道:“刚才我陪王伴驾,路上皇帝突然召唤出几个探子来,向他们询问了不少事情。”
“我见那几个探子虽然脸生,但说起我身边发生的事情,倒说得头头是道。”
管家听到这话,也看了一眼周围,然后才说道:“老爷,咱们府中一直没招过什么杂役啊。”
“想来那些人,不会出自咱们府上。”
司马懿轻轻点头:“或许他们是潜伏在来宗道的府上吧。”
来宗道久经宦海,家里杂役不少。若是皇帝派出的探子,偷偷潜入他家,目标倒是会小上许多。
说完这话之后,司马懿也不纠结,转身回到府中,同时告诉管家:
“陛下已经准许我出京,你先收拾一下,等圣旨下达,吏部那边流程走完,咱们就立刻上路出发。”
那管家轻轻点头,亲自做起安排。
等一切都打点好之后,他才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轻关好门窗,拿出一张纸条,在上边写到:
“东厂新招忍者,颇有本事,我竟也未能发觉,特此告之督公。”
写完之后,他在纸条下方,留下了锦衣卫独有的暗号。然后才走到院中,把纸条随手一弹,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短短几天之后,这纸条就飞渡万水,送到了江南。
一个锦衣卫端着一堆小纸条,小跑着来到曹化淳身旁:“督公,京里的消息。”
曹化淳接过后,仔细看了起来。
许久之后,他才摇头笑道:“这王承恩倒是有些本事,当年咱家居然没有看出来。”
明朝内廷分为二十四监,所有太监都隶属其中一个。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司礼监,曹化淳和王承恩就都出自这里,二人自然也见过。
尤其是曹化淳在朱由检登基之后,隐隐成了宦官之中第一人,其他小宦官都来走他门路。这王承恩自然也去讨好过他。
曹化淳说道:“当年我还在京中时,想要培养几个孩儿,想着万一我哪日离开京城,他们也能照应一番。”
“哪知道这些人都没有出头,反而是让王承恩占了这先机,甚至把东厂都给开起来了。”
曹化淳说到这里,虽然面无表情,但心中却微微一叹:“看来陛下倒不仅是防备着大臣,倒还在防备着我呢。”
“这魏忠贤自己胡搞,倒是把我们这些后来人的路都给堵死了,稍微有点权力,皇帝就不放心”
只是他却不知道,朱由检提拔王承恩,倒不全是为了制衡曹化淳,更是觉得此人忠心。
毕竟在历史上,大家是一起到老歪脖子树一日游的“交情”。
这时,门外有人说道:“曹公公,那些茶商又来求见了。”
听到这声通报,曹化淳皱起眉头:“这帮人怎么还没完没了了,真当咱们没脾气?”
大明征服蒙古以后,如果说晋商受到的打击,是交易中心转移,从他们熟悉的口外,转移到更东边的避暑山庄。
但对于江南一带的茶商来说,那可就是灭顶之灾了。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和草原上贸易,都是用汉地生产的铁器、茶叶等物,换取草原上的马匹牛羊。
现在朝廷可直接从蒙古诸部落中,征调牲畜,于是这贸易的规模就大大减小。
北方的商人同行,靠着天时地利,倒还能做些买卖。
但是江南的茶商们可就没有这个好运气了。
这买卖越来越难做,他们自然要另寻出路。
这些茶商等待府门之外,许久之后,见仍然没有人出来。
他们为首那人,从怀中摸出一包银子,递到门卫手中:“劳烦这位大人再去通传一声,请曹督公见一下我们吧。”
那门卫掂量一下银子的重量,笑着说道:“请几位放心,我这就再通传一声。”
然后他才转身进了门内,但刚一进门,避开那些茶商的眼神,他就做到一旁,把那包银子拿了出来。
从中分出一多半,交给附近几个护卫。
“兄弟们拿去吃茶吧。”
那几个锦衣卫倒也不客气,直接接过银子。
只是其中有一个小年轻,还不熟悉门路,小声问道:“老哥,你既然拿了银子,为何不替他们办事?”
那门卫哈哈大笑:“咱们又不是没替他们通传过?”
“只是每次我到了督公那边,他老人家都一脸不耐烦,不肯见这些商人,我倒也无可奈何。”
“我刚才过去那里,督公他老人家明显有些不耐烦了,我要是再凑过去,被他斥责一番,岂不是得不偿失?”
那小年轻似乎还想说什么,门卫看出他的心思,笑着说道:
“老弟,你做锦衣卫都好几年了,怎么还没转过弯来?”
“咱们做锦衣卫的,立功当然最好,但若是没有功劳,那就得讨好上边。”
“你看原来咱们认识那沈炼,就是得了曹督工赏识,派到了西域去军前立功,听说前一阵都升到千户了……”
几人还在闲聊,突然看见附近有个人影,几人立刻住嘴,笑着迎了上去:
“柳姑娘,您怎么有闲工夫到门口来了?”
那柳姑娘蹙起眉头:“我要到哪里去,要向你们报告吗?”
几个锦衣卫连连摆手:“您说的哪里话,我们的意思,是门外现在有不少外人,您若是出门去,让他们给冲撞了,那可不好。”
“到时候若是曹督公怪罪下来,我们可要遭罪喽。”
柳姑娘听到这话,眉头舒展开来,说道:“既然如此,我也就不为难你们了。”
她转身走回府内,来到曹化淳身边,对他说道:“公公,那些茶商依旧在门外,竟然还没有走。”
曹化淳听到这话,才把目光从那一堆纸条上挪开,笑着说道:“如是,你怎么还关心起这事情来了?”
柳如是说道:“哪里是我想关心?只是我本想出去参加诗会,到了门口就被拦下。”
曹化淳听完之后,略微一思索,然后才说道:“好了,我就派人把那些茶商叫到府中,让你安生出门,如何?”
柳如是这才露出笑脸:“多谢曹公公。”
然后快步走了出去。
看着柳如是的背影,曹化淳叹了口气。
他跟着李华梅南下,本想着是狡兔三窟,提前和她交好。
等以后李华梅在宫中站稳脚跟,他多了一个靠山,自然也就不怕翻车。
哪里知道这李华梅居然大海战上了瘾,搞到了几艘战船和水手之后,每天都在海上巡逻。
曹化淳已经提了好几次,她都不肯回京。
曹化淳才只好另辟蹊径,从民间买来个小姑娘,用心培养,指望着找个机会送到宫中,帮朱由检提高一下诗词歌赋的水平。
毕竟这皇帝嘛,哪里有不爱作诗的,是不是?
“如是。这名字倒是不错。”
曹化淳笑着摇头。
他看到门外的茶商,随手一挥,把桌子上的纸条收好,才坐正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