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万界打工人

第三百零五章 积攒经验

字体:16+-

当日晚些时候,朱由检正式下了一封圣旨,让司马懿做这个钦差,总督南直隶、闽粤等地军事,负责跨海攻岛。

虽然朱由检是说一不二的皇帝,但军国大事,自然不能私相授受,总得有朝廷的公文。

等下完圣旨之后,朱由检便不再继续南下,而是转头向西。

小琉球那里的局势已经十分有利于大明,一时半会儿之间,也不至于出什么反转。

于是他就打算先去凤阳这个明中都看看,同时也等一等朝臣的大部队。

在转向前,朱由检找到马上就要南下的司马懿,再次对他面授机宜。

“爱卿,此次你做钦差,倒不必过分追求速度,务必谨慎进军。”

“不管是那据守赤崁的尼德兰人,还是背靠吕宋的弗朗机人,其实都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军,更不可能从本土调兵过来。”

“所以这一战,我军不仅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也有时间上的优势。”

“只是在南海处跨海远征,毕竟不同于当日征讨倭国,你当小心谨慎,同时总结经验,为以后攻略南洋,积攒经验。”

司马懿听后,只是沉吟片刻,就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这倭国虽然也与大明隔海相望,但如果是通过高丽做跳板,其实也就四百里左右。而且只要找准了没有台风的时节,这一路也称得上是风平浪静。

但南海这里水文更为复杂,跨海作战,难度也更高。

所以皇帝让自己,趁着小琉球上的敌人弱小,就多积攒些作战经验,也是老成之言。

打弱者的时候不研究新战术,难道要等打强敌的时候再拍脑袋吗?

司马懿点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奉诏行事。”

朱由检笑着点头,然后亲自从司马懿南下。等他们一行人走远,这才带着剩下的重臣西行。

此时黄河还在夺淮入海,因此从骆马湖到洪泽湖一段,黄河沿着古泗水南下,这水面远比大运河上,要开阔得多。

朱由检站在船头,对着身后的大臣们问道:“这两年来,朝廷废漕改海,两淮的百姓生活如何?”

因为前日朱由检得到军报,所以在船上停了半日,没有继续南下。于是皇帝要南下的消息,终于跑到了皇帝队伍的前边。

各地官员提前得到消息,总算是能稍作准备。

因此朱由检身后站着的地方大员,也从容道:“陛下洪恩,本地百姓自从朝廷改制之后,岁有余米,日子已经好过不少。”

“许多百姓都为陛下立有生祠。”

听到这话,朱由检轻轻挥手,并不放在心上。

如果说百姓给官员立祠,说不定还有点真情实感。但要是给他这个皇帝立祠,谁知道背后到底是百姓的主意,还是地方官在讨好他?

朱由检板起脸,对他们说道:“大明早有定制,若要建立生祠,最后不仅要朝廷批准,更要朕御笔朱批。”

“你们说民间给朕立了生祠,朕怎么不知道啊?”

那地方官员听到这问话,冷汗都下来了。

这百姓给皇帝立祠,倒还真是自发的。而他当时也想过要上报朝廷,但转念一想,这事情也并非坏事,朝廷自然不会反对,但也显不出他在其中的作用。

于是这地方官员就想着,等自己先碰碰运气,在辖区里找几只患了白化病的小动物,当做祥瑞献给皇帝。

到时候顺带着把生祠的事情一说,这不就能拍皇帝的马屁?

谁知这“祥瑞”还没等来,皇帝就先来了,他只好把生祠的事情先说了,哪知道竟然拍在马腿上。

这地方大员立刻跪倒地上,对朱由检叩首道:“臣有罪,臣有罪。”

看到他这副模样,朱由检不以为意。

他说出这话,本就是要敲打他一番。

自从先帝末年,魏忠贤这老奸贼擅权,在大明各地给自己立生祠,就已经把规矩搞坏了。

所以这地方大员,也想着用同样的方法来拍皇帝马屁,倒也不算稀奇。

朱由检说道:“你回去之后,便令各地百姓把那些生祠改为城隍庙,另行祭祀即可。”

“至于你的过错,朕倒也不追究了。”

听到这话,那大员赶忙擦了擦汗,说道:“臣领旨,臣这就回去安排。”

说完之后,他不敢耽搁半刻,甚至不等船只靠岸,就自己翻身下了皇帝的龙船,坐着艘小舢板靠岸。

萧何站在皇帝身后,对朱由检拱手道:“陛下天威日盛,只是随口一句,就让一任总督战战兢兢。”

朱由检笑着摇头,说道:“他可不仅是怕朕,还是因为他确实有错处。”

“去年朝廷推行清查两册,就属他治下查出的隐田、隐户最少,朝廷里本就有公议,要拿他做榜样,免了他的官职,杀鸡儆猴。”

“只是朕当时想着,这三年一次的审计还未结束,便把那些奏折压下。”

“但他肯定心中有数,知道朝中早已对他不满,所以朕稍微严厉一些,他就瑟瑟发抖了。”

朱由检继位之后,虽然在对外作战上,还比较强硬,只要自己做了决定的事情,就很少再听朝臣的劝阻。

但在内政上,他倒是还很讲规矩,如果那地方大员官声不错,做事也靠谱,就算朱由检对他不满,也不会轻易把他拿下。

现在正是他官声已经不好,只能靠着皇帝的信赖,这时候皇帝稍微表达一些不满,他哪里还能坐得住?

萧何笑着点头,然后又说道:“陛下,那两淮百姓为陛下立祠,不管怎么说也都是好事,陛下为何反对?”

朱由检听到这话,沉默片刻,然后才解释道:“现在百姓自发建立祠堂,这倒还不算负担。”

“但是时间一长,地方官员为了讨好朕这个皇帝,必然把祭祀变成定制,搜刮民财来采买物资,天长日久,必成百姓头上的负担。”

“朕作为天子,享受四海供奉,何必为了一点虚荣,倒是给当地百姓留下后患?”

萧何说道:“陛下明察秋毫。”

朱由检哈哈一笑:“爱卿怎么也开始拍朕的马屁了?”

二人说话之间,船只已经穿过洪泽湖,进入了淮河。

本来宽阔的水面,瞬间又变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