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秘卷之青玉案

第十二章 失踪的朱庆

字体:16+-

蒋忠的死亡,坠马崖的道路很安全,蒋忠却坠崖身亡。不像是自杀,也不像是意外。

韩廉的死亡,用一种蜷腿上吊自杀的方式死亡。这么奇怪的死亡方式,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杨茂才的死亡,他住的偏僻,凶手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冲进去,杀人,逃跑。越是简单的计划,犯下的错误就会越少。某种意义上来说,杨茂才的死亡,也相当棘手。

案件看上去扑朔迷离,但是……让宋青玉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傍晚时分,他就发现了一个很让人意外的线索。

客栈里。

陆务观早已把天虹书院里的人员的笔迹带了回来。天虹书院最近举行过一次考试,陆务观从院长那里找来了这些试卷。两个人一起对比血字试卷上的笔迹,看看写下血字试卷的人是否在天虹书院里。两个人集中精神,一直对比到傍晚,巧了……天虹书院的学生的试卷上的笔迹,没有一个和血字试卷相符。

陆务观长出一口气:“宋大哥,看来,写下血字试卷的人,不在天虹书院里啊。”

宋青玉本来也这样认为,但是,他忽然盯住试卷的一角,眼前一亮:“也未见得!”

陆务观不解:“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就是……我们只是排除了天虹书院的学生写下血字试卷的嫌疑。”

宋青玉拿起一个试卷,目光落在了试卷的最下角。这张试卷的学生在答题时跑题了,所以,阅卷的老师在批卷子时顺手写下了“所答非所问”这样一句批语。宋青玉把这张卷子上的“问”字和血字试卷上的“可否问心无愧”的“问”字叠在一起,然后,把两张试卷对着太阳高高举起……

陆务观缓缓走到宋青玉身后,望向试卷。夕阳的余晖照在试卷上,取自天虹书院的试卷上的“问”字,和来自案发现场的血字试卷上的“问”字,完美的重合在了一起。

“这……”陆务观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宋青玉放下试卷,冷冷地说道:“负责阅卷的老师是哪一位?!”

陆务观说道:“这写试卷是我从天虹书院那里拿来的,给我这些试卷的老师,你还见过。”

宋青玉:“我见过?天虹书院的老师,我就见过一个。就是之前带着杨茂才他们去水月庵讨要蒋忠尸体的那个沈老师。”

陆务观点头:“没错,就是他给我的。”

宋青玉轻挑眉毛:“哦?这是怎么一回事?”

陆务观:“韩廉和杨茂才相继死去,以前天天欺负蒋忠的三个人,现在死了两个。这件事很有可能是有人为了蒋忠回来报复三人。虽然不一定像血字试卷里说得那样,是蒋忠的叔父所为。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是蒋忠的近亲之人。蒋忠为人孤僻,他接触到的人不多,大部分是天虹书院的人……我向他说明这一点之后,他立刻把试卷给了我,并恳请我尽快查明案件的真相。而且,他还对之前的事情向我道了歉,说那一次只是着急想安葬蒋忠而已。”

宋青玉:“嗯……你说这些想说什么?”

陆务观:“宋大哥,也许这个沈先生不是我们想得那样,他之前去水月庵讨要蒋忠的尸体。可能真的只是作为一个老师,想让自己的学生入土为安而已。他并不像是一个坏人。”

宋青玉背着手,轻蔑地笑一下:“你对他的改观很大嘛。很抱歉,沈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查案从不关心凶手是好人坏人,我只关心他是凶手,或者不是。我查了这么多年案子,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见过不少为人正派或者装出为人正派的凶手……我现在想知道的事情是,他是不是阅卷的老师。换句话说,血字试卷这个问字,是不是出自他的笔下!”

陆务观摇头:“这个我真不清楚,天虹书院的老师不少,写下这个问字的也许另有其人。”

“宋大人!”门外忽然响起秦捕头的声音。

宋青玉:“进来。”

秦捕头推开门,毕恭毕敬地说道:“宋大人,我们这边有一些发现,知州大人让我向您汇报一下。”

宋青玉:“说!三十个字简单地陈述一下你们的发现。”

秦捕头:“我核实了所有和蒋忠熟识之人的不在场证明,没有不在场证明的只有堂下的四个人。”

宋青玉阴沉着脸:“超出五个字。”

秦捕头:“呃……”

陆务观轻笑一下:“不要在意,秦捕头,宋大人和你开完笑呢,你继续。”

秦捕头继续向宋青玉讲述。

经过鼎州衙门的官差一下午的核实,在蒋忠熟识的人之中,没有不在场证明的一共四个人。

第一人,施春花,施大娘,本地人。蒋忠的邻居,平时很照顾蒋忠。在蒋忠坠马崖身亡的前一天曾经和蒋忠有过一次对话,并劝阻过蒋忠不要走坠马崖。

第二人,许之谦,本地人,天虹书院的学生,就是下午提议去祭奠蒋忠的那一位。虽然和蒋忠是同窗,但是他和蒋忠的关系并不怎么样。不是说他也想杨茂才他们三人一样欺凌蒋忠,而是他根本不和蒋忠来往。

第三人,何载道,本地人,天虹书院的学生。在天虹书院的成绩仅次于蒋忠,是天虹书院的第二名。

第四个,沈阳,沈先生。就是之前去水月讨要蒋忠尸体的那位。他不是本地人,是十年前从越州搬到鼎州来的。

这就是鼎州知州衙门全部的发现了。前三个人先放一放,单说沈先生,四个没有不在场证明的人里,只有他一个人不是鼎州本地人士,他是越州过来的!

宋青玉轻轻皱眉:“陆务观,天虹书院的沈先生,原来是你的老乡啊。”

秦捕头套近乎一般地说道:“哎呀!想不到陆公子也是越州来的啊。”

陆务观简单地回复一下:“嗯,我也是越州的。”

宋青玉深吸一口气:“那……蒋忠呢?”

陆务观知道宋青玉的意思:“蒋忠和我是儿时的好友,自然,他也是越州人士。”

宋青玉看了看桌子上的血字试卷和从天虹书院拿来的试卷,再次对比了一下两张试卷上的“问”字。

“秦捕头。”宋青玉缓缓开口:“你帮我去做一件事。”

秦捕头做出一副……嗯……受宠若惊的样子:“哎呀!老大人!您真是折煞小人了。有什么事情您尽管吩咐,能为您效力是小人的荣耀。”

宋青玉也不客套,把天虹书院拿来的试卷递给秦捕头:“你去天虹书院一趟,给我查一下,这些试卷是哪位先生阅判的。”

秦捕头双手礼仪性地接过试卷,看到没看就斩钉截铁地说道:“就这事啊,这不用去天虹书院,我知道是谁判的。”

宋青玉:“哦?”

秦捕头:“我邻居的儿子就在天虹书院读书,我听他儿子说过,整个天虹书院里,沈阳沈先生是最公正严格的一位。所以,院长规定天虹书院的试卷,全部由沈先生来判。”

宋青玉皱起眉头:“还有这种事?!”

陆务观有点不敢相信的样子:“宋大哥……这个问字出自沈先生的笔下?”

秦捕头听的一头雾水:“什么意思啊?宋大人。小人愚钝,怎么听不明白呢?”

宋青玉:“没什么,你手上的试卷是我们从天虹书院那里取来的。有一张试卷上有判卷老师的批语,这批语里有一个‘问’字。巧合的事情是,杨茂才和韩廉死亡现场的血字试卷上的‘问’字……”

秦捕头若有所思的摸样:“这两个‘问’字是出自同一个人的笔下吗?”

“看着很像。”宋青玉看了看秦捕头:“为了保险起见,你去天虹书院核实一下,到底是不是沈先生判的试卷。万一这一次是别人帮他判的卷子呢。”

秦捕头立刻说道:“宋大人,我这就去。但是……如果确定是他判的卷子……”

宋青玉平静地说道:“如果是他判的试卷,那就暂时把他先收押起来吧。”

……

送走了秦捕头,宋青玉总觉得有一些不安。在房间里来回地渡步。

陆务观看到宋青玉的状态,问道:“宋大哥,怎么了?”

宋青玉咋了一下舌,闭上眼,微微仰头,叹了一口气:“世昆到现在还没回来,感觉要出事啊。”

陆务观轻笑,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你还至于这么担心宋世昆?他武艺高超,就是简单地找一下朱庆,能出什么事啊?”

宋青玉:“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我们上午在杨茂才的家里遇到的朱庆,之后,我们意识到凶手可能是回来报复,目的是杀掉欺凌过蒋忠的人。杨茂才、韩廉、朱庆三个人首当其中。我们看到朱庆没有事,立刻想到没有出现的韩廉到底怎么样了…所以,我们立刻去寻找韩廉的下落,结果发现他死得比杨茂才还早。”

宋青玉:“我们忽略了一件事,因为看到朱庆没有事,所以我们就放松了警惕。我们当时应该先把朱庆保护起来,再去找韩廉!”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陆务观这时也明白了宋青玉的意思。中午的时候,宋世昆就去找朱庆,现在已经是傍晚,他还没有找到朱庆回来报道。朱庆的家虽然有些偏僻,但是,半个时辰足够往返了。现在的情况是,一下午都没找到朱庆,朱庆到底去哪了?!

陆务观深吸了一口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在明,凶手在暗。事情弄得这么大,三条人命,几十封血字试卷,参加解试的学生人心惶惶。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实在顾不过来了……”

“大哥!”宋世昆的声音忽然响起,急匆匆地冲进屋子。

宋青玉看到宋世昆摸样,心里凉了半截,习惯性地问了一句:“怎么了?”

不出所料,宋世昆说道:“还是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