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一地,最出名的自然是琅琊王氏家族。琅琊王氏的發端在於出了一個“臥冰求鯉”的大孝子王祥,順帶著王家的子子孫孫也步入了魏晉二朝的仕途。潘嶽來到琅琊的這一年,已經八十二歲的王祥被司馬炎封為太保,而王家後人也大多在洛陽為官,留在琅琊老宅的不過是些尚未出仕的年幼子弟。
潘芘忙於公務,潘嶽閑居無事,便與慕名而來的王氏子弟交遊,其中相交最厚的,便是王祥的侄兒王裁。
王裁與潘嶽年紀相當,為人也頗熱情,常常帶著潘嶽駕車外出,向他介紹琅琊的山水風光,風俗人情。
這一日,潘嶽與王裁行經城外一片農田,正看見三四個衣衫弊舊的男女農人跪在地上,而一個術士模樣的人正一手仗劍,一手捏訣在空地上來回揮舞。
“安仁可知道他們在做什麽嗎?”王裁揣測潘嶽從未見過這等場麵,特意命車夫在附近停下,好讓潘嶽看清那術士所做的一切。
“不知。”潘嶽自幼時經曆管輅做法殺司馬攸的事後,對一應法術都十分反感,因此沒有興趣回答王裁的提問,隻是禮貌地敷衍了一句。
“是五鬥米道的法師在作法。”王裁沒有發現潘嶽的異狀,隻是興致勃勃地介紹道,“五鬥米道的弟子很好辨認的,他們一般都佩戴絳紅色的頭巾,地位高一些的法師則會穿絳紅色的法袍。說起來,琅琊這兒信奉五鬥米道的百姓還真不少,就算不少富戶也願意奉獻家財來供養五鬥米道的天師呢。”
潘嶽點了點頭。他來琅琊這些天,對五鬥米道也有所耳聞。這個教派在東漢末年由張陵在巴蜀創建,因為入教者需要繳納五鬥米,所以稱為五鬥米道。五鬥米道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將黃老之學、讖緯思想與神仙方術糅雜在一起,風靡一時。張陵被道徒尊稱為張天師,其孫張魯則更是自稱“師君”,在漢獻帝時期占據蜀中二十餘年,直到曹操派兵征伐才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