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不才,我师傅是天生圣人

第38章 你听说过定海神珍铁吗?

字体:16+-

在吕泰岳宗门大荒山青埂峰上,每次师尊云游归来,例行讲课前,都会说起云游各派的见闻。

哪儿的仙山又开了讲道会,哪儿的门下又出了高徒,哪儿的真人又赠了宝物……

吕泰岳是首座十大弟子之一,其师月照真人是掌教师尊的师弟,天资超凡,自幼入门学道仅二十年,就迈出了九转境第一转。声名达于诸门,被誉为二百年难有的“剑生子”。

天生剑脊,与剑相通,是谓“剑生子”。

如此天资,听讲道时,自然也坐在众弟子前列,听得清楚。

就在他二十五岁时的某一日,惯例听掌教师尊云游归来讲道时,听到了这样一个传闻。

说是远隔重洋东胜神洲诸岛的妙慈院,近年出了一位怪才。

妙慈院吕泰岳早有耳闻,是东胜神洲的女仙名门,声名之远,南赡部洲诸宗也有其名。

院主玉真上人,修为高妙,德高望重,但院律亦严,门下女弟子均是守正持身,未有违背的。

但这一两年,律例严明的妙慈院下,却出了一位怪人。

妙慈院第一戒杀,可传闻她一出门历练,就为了一户被强抢的赵老汉家女儿,奔袭四百里,杀了一伙山寨上的贼寇七十八人,而那家人她其实全不认识。

妙慈院第二戒酒,门中上下皆不饮酒,就连别门出家人偶尔会饮的素酒也不沾半点,可她却每日酒葫芦不离身,喝的酩酊大醉更是家常便饭。

妙慈院第三戒怠惰,门中弟子不独练功,日夜功课亦是不敢懈怠,而她自小谨守戒律,却在三年前,性情大变,常常不参早课,鸣钟也不应,甚至有时日夜颠倒,日间长睡,夜里才醒。

妙慈院第四戒偷盗,她却时常偷山下别人家的香油钱去买酒喝。

妙慈院第五戒荤腥,修行人休粮守谷,就是道行差些的,也只吃素,她却更是离谱,自性情巨变后,每逢下山,回来必少不了一身酒肉味。

妙慈院第六戒不敬法像,这更是尤为离谱,传闻她有一次酒醉回山,早到了妙慈院门禁之时,她呼应无门,酒醉之下,却撒起疯来,将门前立着近千年的护山之宝,六丈高不坏尊王永住金刚石像,一把拆了个粉碎。

道门九戒,每一条都是足以逐出山门的重律,她一两年间犯了大半,却始终没有被逐出山门。

而这,全出自一个不满十九的少女身上。

更重要的是,此人竟还是妙慈院立派以来,号称两千年不遇的逸才。

年仅十六,就达到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聚元境。

妙慈院前所未有,东胜神洲诸岛也闻所未闻。

吕泰岳至今还记得,师尊回山时,向他们提起此人时,一贯淡泊平静的眼里却难得地露出了欣慰……与敬佩。

他记得很清楚,师尊说过,此女除了长相极美之外,最大的特征,就是脚上系着一对铃铛,身上时刻不离酒葫芦,以及……

嘴里总是叼着一根杨柳枝。

而现在,吕泰岳望着这个悠悠骑着熊下山远去的背影,怔怔呆立不动。

他终于见到了,传闻中妙慈院历史上个性最乖戾,最有望登仙的首座弟子,有着“神洲第一”之称誉的……

宋棠音!

……

行了一大半日路程,车夫停了下来,给拉车的牛喂草歇脚。

“客人,能不能劳烦您稍等一刻钟?”年近六十的车夫大爷拿着扁担水桶,朝着吴逸躬腰道。

吴逸看了他这副行头,便笑道:“大爷,要去给牛打水喝?”

车夫咧着一张满是胡须的嘴呵呵笑道:“这牛老了,不中用,以前两日走到宝象府还有精神,现在啊不成喽!”

吴逸望了一眼四周,官道两旁附近都是山树,一路没有河流湖泊,便问道:“大爷,可这附近我看都没有河经过,您怎么打水啊?”

车夫笑了,指了指东北侧一处林子道:“客人果然外地来的,那儿附近有一口井,俺们都用了几十年了,熟门熟路,您受累,稍等会儿啊!”

吴逸见他满脸风霜,须发已夹杂一丝灰白,便干脆下了牛车,在车夫疑惑的眼神中,轻轻从他手上接过了担子和水桶,笑着道:“我坐了一路,闲着也是闲着,您说说那口井往哪儿走,我帮您担回来。”

车夫忙拉着吴逸,急道:“这这这……您公子哥儿的,怎么能让您受累,哪有让客人忙的道理啊?”

吴逸低头瞥了一眼自己的衣服,还是那件从彩云间买来的新衣衫,看上去光鲜得很,确实像个公子哥,他乐了:“什么公子哥啊,我就是个走到哪算哪的流浪小子,您在这儿等着,我去去就来。”

他拿着扁担和水桶,照着车夫所指之处迈开脚走去。吴逸不用云体风身也身强体健,没几步就走得远了,那车夫也劝解不及,只好呆呆立在原地。

不到半里,吴逸跑到林中,果然见到一处水井。

将桶扔进井中打满,吴逸捞起桶,一见桶中水面,自己的凤目金瞳就起了反应,水面之上,泛起的涟漪中间,隐隐现出星点蓝光。

吴逸很清楚,这不是什么折射作用造成的粼光,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就像飘在水面的珍珠,闪烁着点点微芒。

“这又是什么兆头?”

吴逸感觉不像邪气,却也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这是水中龙气,代表井水连通的江河底下归龙王管的意思。”他正纳闷,圣尊师傅的提醒来的恰是时候。

龙王?

“就是东海龙王那种?”吴逸以心念回问道。

圣尊笑了:“这儿的井直通的是流天江,自然归流天江的龙王管,离东海至少还有几万里,怎么,你认识东海龙王?”

“不认识,听说过他的故事而已。”吴逸将桶系在担上,准备回程。

“他一条老龙,能有什么故事?”

吴逸一边担着走,一边也被挑起了话头,便用意念回复道:“东海定海神珍铁的故事,圣尊师傅你见多识广,听过没?”

“定海神珍铁?”圣尊来了兴致,“东海的事我也知道一些,定海神珍铁却是从没听说过。”

不知道了吧!

吴逸颇为得意,一路上挑着扁担水桶,面上带笑,心念中已经开始悠悠叙说着故事:“这说来可就长了,话说很久以前,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上,有一只小猴儿……”

“小猴儿?莫不是那个猴王?”

吴逸轻笑:“这猴儿呢,见到了生老病死,决定寻仙访道,就一叶竹筏,向着茫茫大海,往西渡海而去……”

不多久,车夫就见到一个衣衫整洁,意气春风的书生扛着满满两大桶水,走了回来。

扁担稳稳当当递到自己手中,车夫只看眼前这个年轻人,面不红心不跳,连汗也没流一滴,不由得夸了一句:“客人身子看着瘦,没想到力气真不小,年轻好啊!”

吴逸也不多说别的,将水桶递给车夫后,便一个翻身上了后车,舒舒服服地躺在了茅草堆上,向外伸出了两根手指,叫道:

“老大爷,一会儿到了宝象府说一声,我先睡一觉啊!”

“好了,接着说吧。”

待吴逸睡下后,毫无意外地,又到了梦里,这回圣尊早已变作了一个书生模样,侧卧云头等着他。

她言出法随,云团飘至吴逸身前,手中变出一把匕首,指间玩转着说道。

“说啥?”

“定海神珍铁啊,听你刚刚说的,是当日你跟李家小娃娃也说过的,猴子一路上穿洲过海,后来拜师学了法术,打败混世魔王。现在你讲这定海神珍铁,又跟猴子有关系,怎么?这猴子的事迹你知道的还挺多?恰好,当日你也答应过要给我讲的,不如现在说了。”

吴逸翻了个白眼,这类故事在高人面前就是不好讲,哪怕世界观不同,但对方毕竟是神仙,也能从蛛丝马迹里找到一点东西来。

再讲下去,就要讲到强销生死簿,官封弼马温,她万一继续追问到什么,说不定又要讲到大闹天宫,被囚五行山,这一路串下去,要讲得可太多了。

我成了故事会吗?

“圣尊师傅,那个……我讲了,有没有什么奖赏?”吴逸抬头望向云上躺着的圣尊。

小匕首在圣尊食指尖上陀螺似的飞转,她反问道:“奖赏?也是,你想要什么奖赏?”

吴逸道:“你千变万化,但我现在还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呢,神仙总该有个本相吧。”

“你这点道行,还想见到本姑奶奶的真容早着呢,换一个。”圣尊懒懒的声音忽然自吴逸身后响起,吴逸一个激灵转身一望,才觉对方的云气神不知鬼不觉已到了身后。

被拒绝也在意料之中,吴逸也知道这个圣尊师傅既然屡次变换形容,想必现在是不愿意以真容相见的,所以他也除了觉得一丝可惜外也没什么,随即接着说道:“要不?教我一样本事?”

“你现下不能学的可比能学的多得多,想学什么?驱神遣将,还是呼风唤雨?”

“有没有像白姑娘的御剑阵法那样打起来好看又好用的?”吴逸目前所知的,除了圣尊师傅,就是白莲衣展露的神通最酷炫了。

他自己眼下会的,打人是应该够了,可是拿匕首捅人这种事,方便归方便,但耍帅这方面,还是不大够的。

毕竟帅是一辈子的事。

如果可以,他也想过把仗剑云端的瘾。

“有!”

圣尊瞬间一个鲤鱼打挺,纵起身子,在空中身形再变,银光一闪,这次直接变成一把匕首就飞到了吴逸跟前。

这匕首,除了泛在表面的一层淡淡银光外,造型和吴逸买下的那把完全一致。

“你哄姑奶奶我高兴了,我教你一招飞刀法的把戏,就算是你那把锟钢匕首也能用!”

吴逸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就开始在梦中的清浊世界,开始给圣尊变作的匕首讲述后续的故事:

“这定海神珍铁,跟我要讲的猴子关系匪浅,要讲还得从他学艺开始说起,猴子跋涉多年,到了西牛贺洲地界,遇到了一处仙府,叫作‘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里头有个三教合一的大宗师,名叫菩提祖师,猴子天赋异禀,得名孙悟空,拜入师门七年后,在某一夜,他拜见祖师,得传了长生妙道,这长生妙道,名叫《大品天仙诀》,此乃非常之道,丹成之后,鬼神难容……”

“灵台方寸,斜月三星……”匕首随着吴逸娓娓道来的话语悠悠转着刀尖,个中心思,自是吴逸所不知道的。

清浊世界里时间不知短长。

“这如意金箍棒大小如意,轻重随心,上达三十三天,下彻九泉幽冥,一遇了孙悟空,立时认主,孙悟空从此如虎添翼,更是威风。”

吴逸悠悠讲述了孙悟空修成变化,龙宫夺宝的始末,这次讲的比李云英那次还要仔细许多,只在当中为了流畅性一笔带过了一些原著中他不记得的赞诗。

“讲完了,这下师傅你也该履行诺言,教我新东西了吧。”吴逸瞧着眼前这柄悬在自己跟前的来回晃个不停的匕首,叉腰说道。

他还没等到圣尊回答,就听得遥遥虚空之外,一阵似有所无的呼唤声正悠悠传来。

“客人……客人……”

吴逸猛地睁开眼睛,车头前方车夫的呼唤声正在耳边回**。

“到了?”他从稻草上起身,见正是车夫喊着自己,他颇有些意外,自己是睡了多久?

顺着前方举目望去。

远大于阳城县的城墙高耸,城楼顶上屋瓦金碧亮堂,旌旗高挂,威严富贵气象,比吴逸前世所知道的历朝古城,也不遑多让。

这就是,总领包括阳城在内的十余县,定南王藩地所管十二府之一的宝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