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泌雖然去世,但竇參、董晉接任宰相,大唐朝廷的大政方針,大多仍在李泌設計的基礎上,有條不紊地運行。
起先,在李泌的建議下,德宗皇帝早在貞元元年(785年)四月,特派宦官楊良瑤等,充任聘國使,由廣州海路,出使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進行盟好活動。
史稱“貞元中(黑衣大食),與吐蕃為勁敵,蕃兵大半,西禦大食,故鮮為邊患,其力不足也”。
由此可見,李泌深謀遠慮決策的偉大,和這次航海外交的顯著成效。
李泌去世那年下半年,貞元五年(789年)的十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在蜀地邊塞州郡等地,與吐蕃王國軍隊的又一次大戰,再次開始了。
這一次作戰,與楊國忠兵敗西川以後的消極防禦迥然不同。這一次作戰,是在大唐君臣的統籌部署,全國軍民和西南夷部落的全力支持下,經過充分的準備以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對吐蕃王國發起的一次主動反攻。
由於唐軍準備充足,士氣旺盛,進攻吐蕃王國的戰鬥,進行得極為順利。
其先,東蠻部落酋長,請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派遣唐軍,支援作戰。韋皋大喜,欣然承諾。
大唐盟友東蠻軍隊,首先出軍,切斷了瀘水橋,率先反擊吐蕃邊塞守軍。
韋皋也派遣劍南、西川大將曹有道,率兩千唐軍精兵,和東蠻,兩林蠻部落酋長聯手,聯合攻擊吐蕃大軍,在台登穀(四川省冕寧縣南)一帶,擊破吐蕃守軍。
接著,西川節度使韋皋,再次出軍偷襲,奇襲吐蕃王國所屬的青海鎮和臘城鎮(青海湖西南),大破吐蕃軍隊,斬殺吐蕃王國著名勇將、大相尚結讚之子大兵馬使乞藏遮遮、臘城酋長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多位吐蕃名將。土蕃軍隊將士,為之震撼恐懼。
後來的史書典籍,記載此次唐軍大捷的盛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