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九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為不蓄、終身不得。
——戰國·孟軻:《孟子》
63 動**:家道中落
一片陰霾。濃雲壓在人們頭上厚重得讓人喘不過來氣。沒有風。幾條狗坐在村頭,不知是望著遠天還是望著遠路,拖著長長的舌頭。
忽然,幾名孩童一手拿著紙風車一邊跑著一邊叫著“風呀風呀”地從河畔跑了過來。
狗一見,立即站起身子,先是閉著眼睛吠了一聲,然後便搖起尾巴,再然後,隨著孩童們,一起向村中跑去。
“喂,別去灸館……”有老人拄著拐站在路邊後麵一個“瘋”字還沒說完,孩童們便從他麵前“風”一般地過了去。
為什麽不能去灸館瘋?
因為現在的西門灸館,門可羅雀……
——西門獻接手西門灸館不久,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地傳來,以致最後,西門獻也不得不背起藥箱,開始了背井離鄉。
“那外國兵一天都要打幾仗,硬是將一個好好的中國打得七零八落。”留守在西門灸館中的老人說著故事般地說著。“尤其是那個叫‘巴瞎妮’的。”“巴瞎妮,即英國公使巴夏裏,老人弄不清,聽到一個“裏”,還以為是一個叫“巴瞎”的“妮”呢。
怎麽這個巴瞎妮“尤其”呢?
說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以更換條約為名進逼北京,清政府不得不與之在通州進行談判。談判時,英方派出以巴夏禮為代表的39人參加。可清政府在答應了他們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後,卻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寸步不讓,譬如當巴夏禮見到鹹豐皇帝時“跪與不跪”。欽差大臣全權談判代表載恒說:“按中國禮製,見皇帝必須跪拜。”而巴夏禮堅持說:“我不是中國的臣。”意思是無須下跪。爭來辯去,相持不下。載恒隻好報與鹹豐帝。鹹豐帝接到談判通報後指示:“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予許可。”巴夏禮聽後,自是“拒不接受”,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