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窩

第十四章 鹹豐勵誌難圖強

字體:16+-

原來,張父年事已高,雖然看起來身體健碩,其實是外強中幹,內心五髒六腑早已不堪一擊了,加上孤苦無助,又染上風寒,一病不起,到顯祖回來時已經死去多時了。

顯祖夫婦懊悔不已,自悔不該拋下老父出遠門。可是悔之晚矣,嶽母說,哪有不走的人啊,這世道不可能光有出生的沒有離開的啊,隨其自然吧。聽了嶽母的幾句話,顯祖方感到些許寬慰。

1664年,康熙三年,年少的皇帝采納重臣的建言,由於局勢已經大體穩定,倭寇很多年不來叨擾了,國家著急平叛,財政吃緊,決意解散了沿海各地的兵營,發出號令變官為民,發放安置費,給軍官士兵安家之用,一律就地安置。這些裁軍的舉措一方麵是太平盛世的必然,也是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可惜在一百多年之後,由於大清的妄自尊大、故步自封和不設防,卻給自己帶來了滅頂的災禍。

兵營的官兵紛紛和當地女子聯姻,在雪窩安家生子,很多人改行做了漁民,顯祖等老兵開了小買賣維生,也有很多兵勇上了山,在山上建屋,種地為生。

在元中期的時候,為了祈求風調雨順,雪窩人在太平灣南岸海邊興建了“龍王廟”,又經過後期多次擴建,從幾間草房到發展到占地超過一公頃的廟宇建築群,這座廟屬於標準的北方廟宇建築、坐北朝南、三進大院落、主體殿堂塑有高大威武的彩繪龍王塑像,廟堂四角建有高達四層的瞭望塔樓,屋頂為鬥拱木結構、鉤心鬥角、層層疊疊,整個群落威嚴壯觀、方磚青瓦、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龍王廟和雪窩境內的毓璜頂道士觀、福建會館媽祖廟、雪窩島陽主廟並列為雪窩人朝拜聖靈、祈求平安的四大聖地,僅以規模而言,以龍王廟為最,這裏是雪窩本地先民“占山戶”和軍眷後裔“坐地戶”前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和人壽年豐的聖堂,常年香火不斷,在雪窩人的文化傳承中,龍王不僅可以護佑農家風順雨和、五穀豐登,而且傳說中的東海海神龍王統轄東海海域,是出海漁民的保護神;每年開春,雪窩漁民開海之前都會齊聚龍王廟,進行祭祀活動,廟會期間盛況非凡、萬街空巷;大批的漁民將整裝待發的漁船停泊於雪窩灣碼頭,攜妻帶子、成群結隊、浩浩****地湧往龍王廟朝拜祭祀、祈求一路平安;而雪窩地界的漁民除雪窩島、東西口之外,以阜民街為眾,這裏是漁民和碼頭工人大量居住的地方,與此相鄰的是漁家和碼頭工人集中居住的臨近街(巷),人們取平安祥和之意而起了“瑞成巷”的街名,平安出海、滿倉而歸是雪窩人和弄潮兒祖祖輩輩的奢求;龍王廟雖有如此之盛,但是就影響和名氣來說,尤以雪窩毓璜頂道士觀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