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丫軼事

細鱗魚

字體:16+-

趙四丫白話起細鱗魚來,一套一套的。她引用北宋大文學家範仲淹《江上漁者》詩道:“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地處祖國北疆的黑龍江盛產細鱗魚,為鱸魚的一種,滿語稱箬漠蘚。《欽定熱河誌》曾記載:“箬漠蘚,塞外諸溪間中皆有之,狀似鱸,細鱗,重唇,身有黑斑”。

說到這裏,趙四丫故意賣起了關子。據說,大清皇帝康熙特別愛吃細鱗魚。一年,他行圍打獵至塞外,群臣眾星捧月地在禦營裏,陪皇上開懷暢飲,熱鬧非常。可康熙仍鬱鬱不樂。他想,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很豐富,可水裏遊的還沒有。沒有鮮魚,何為盛宴?即諭示:“鮮酒活魚才稱佳肴美味!”這下子忙壞了總管大臣,馬不停蹄地跑伊遜河打來活魚。這種魚二尺左右,寬脊,細鱗,重唇,巨口,一身黑色條紋。康熙見了自然高興,命禦膳房細致烹調,做得色鮮味美,吃得康熙帝龍顏大悅,即席賦詩一道“九曲伊遜水,有依萃尾魚。細鱗秋撥刺,巨口渡吹噓。陰益食單美,輕嗤漁譜疏。還應問張翰,所憶定何如(張翰,齊王執政時官大司馬大曹掾,時齊王腐敗。固秋風起,思念家鄉的鱸魚膾即辭官歸故裏)。

趙四丫挺會引經據典,告訴作家朋友,北疆人愛吃細鱗魚,也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大約在清朝乾隆年間,黑龍江還是中國的內江。有一年,俄國沙皇派兵侵占了這裏,消息傳到北京,皇上立刻派白馬大將軍帶著人馬出了山海關,直奔黑龍江邊。白馬將軍不負眾望,指揮三軍和沙俄侵略軍打了七天七夜,終於,把他們從中國的國土上趕出去了。打跑了沙俄匪兵,白馬大將軍傳令安營紮寨,以防沙俄再入侵。可是,由於戰爭吃緊,星夜兼程,糧草供給一時沒有跟上。那時候,黑龍江沿岸人煙稀少,走出幾百裏也碰不上幾戶人家。深山老林沒有路,交通極不方便,就是從內地運糧,遠水解不了近渴。秋後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眼瞅著幾萬人馬被困在黑龍江邊,把白馬大將軍的頭發都愁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