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丫軼事

赫哲漁歌

字體:16+-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之稱始見於康熙。初年,《清實錄》《皇清職貢圖》載曰:“康熙,三年癸卯,三月,壬辰,命四姓庫裏哈等進貢貂皮,照赫哲等國例,在寧古塔收納。”至此,赫哲族之稱沿用到今天。

赫哲族傍水而居,是素以“夏捕魚作糧、冬捕貂皮易貨為生計”的漁獵民族。富饒美麗的黑龍江、烏蘇裏江流域,是赫哲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船是赫哲族每家必備的重要工具,即用於生產,又用與交通。赫哲人使用最古老的船恐怕要數獨木舟了,赫哲語稱之為“敖拉沁”,它隻乘一人,專門用以叉魚。不過這種船早已絕跡了,隨之而來的是樺皮船,赫哲語稱作“烏末日沉”。每當夜幕垂臨,那好像用落日餘暉點燃的萬家漁火,在那黝黑的江麵上,與搖曳於水中的星光,構成一個水晶般的世界。在這星光閃爍的深藍色的天幕之下,那漂**移浮的漁舟之上,捕魚人的不倦身影依稀可辨。這時,微風從江麵送來陣陣漁歌:“烏蘇裏江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層網,船兒滿江魚滿艙。哈哪哈呢呐……”這是一首聞名遐邇的《烏蘇裏船歌》,遙相呼應,聽得人的心都跟著晃動起來了,悠悠地回到曆史的長河裏……

赫哲族是古老的民族。它的古老文化可以追溯到6千年前的密山新開流新石器時代。穿魚皮服裝是赫哲人的主要特征。因此,在曆史上赫哲族曾被稱為“魚皮部”“魚皮國”等。據說,一件魚皮服裝需選用鰉魚、鮭魚、遮鱸魚等大魚的皮,放在火旁烘幹,然後卷起,放入木槽內用無刃鐵斧或木斧捶打,使魚皮變軟,去鱗,經過數道工序處理後,才能製成。那天宿在赫哲漁鄉的炕頭上,半夜醒來,猛然聽見隔壁傳來“咣、咣”的聲音,不時地還傳來翻動皮張的聲音。莫非是打魚皮?趙四丫下意識地爬起來,好奇心的驅使,她恨不得馬上穿衣到隔壁,親眼見一下赫哲人是如何製作魚皮服裝的,以了卻多年的夢。可是她不能盲動,深更半夜的,闖到那裏作甚?好說不好聽哩!趙四丫努力控製著自己的衝動情緒,又伏下身來,繼續做她的魚皮服裝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