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摇篮

第116章 春江水暖喜讯连 初心不忘赴金山

字体:16+-

“老戚,喏,这些都是你们小组要审的样刊,刚刚送来,你帮忙给老同志们分一分。”

“没问题……哟,‘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好消息各家报刊已经赶出来啦!”

“让我看看!这个月8号,领导同志刚刚带着相关部委负责人到上海视察工作,就开发浦东开展专题研究,还与朱市长一起视察过浦东新区、南浦大桥工地、上海绢纺厂、贝尔电话设备制造公司和远洋宾馆。还不到半个月,政策方面就明确了,这速度太快啦!”

一年四季以奋发的意志为动力轮回,带动人不断向前。当一年的春季再度将暖意送至江南,吹笑了江水之时,戚科夫熟稔地在报刊评审办公室里,与老同志们一起审看着待发布于报刊上兴高采烈的喜讯!

转头望着办公室窗外,戚科夫远眺浦江对岸,心中想象着那片等待腾飞的区域将来的样子,不由感叹:“今年是九十年代开局的第一年,光在上海,喜讯就没有停过:‘长征三号’火箭刚将实用通信卫星送上天,‘菜篮子工程’建设就设定了目标:生产现代化,销售超市化,产供销一体化。3月份,市建委又宣布地铁一号线动工,从新客站一路到人民广场再到徐家汇,只要十分钟与二十分钟!我记得刚到上海来的时候,大姐为了带我去南京路看看,光等公交车就等了许久……在其他省份,肯定也是好消息不断。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是既幸福又有盼头!”

听他数算春季里的喜讯,对比以前的记忆,几位报刊评审老师也相当感慨:“不要说你刚来上海的时候,就是几年前,小菜场里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菜式花样也少,可现在,冬天也可以吃到南方来的蔬菜与水果。‘菜篮子工程’可不是虚的!”“我们以前哪敢想到有现在呢?漕河泾也建起新兴技术开发区了,原来我到外婆家去,那不过是一个落后的农乡!”

听到柴老师说起这个,戚科夫自然也想起了家乡,木秀打电话来,不也是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吗?只可惜,去年因病而逝的大姐泉珠却看不到了!而他与安安、小武、外甥们谈讲起这些时,发现他们已难以与他产生足够的共鸣,难以完全理解经历了百倍惨痛与愁苦,于国家振兴中才拥有欣欣向荣生活的感恩之情!

在旁边办公的柴老师看着,都问:“小戚,你不是很开心吗?怎么不言语了呢?”

“噢,我在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上海在变得越来越好,怎么样才让现在的青少年一代更能理解他们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在享有幸福的时候,能够想一想应该怎样感激与回报!”

“科夫,你是时时刻刻不忘这件事啊!你到这里不过三年多,已组织、陪伴局里或报刊社的同志们去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大与二大纪念馆参观多次了。上一次,你自己血压高,还是带队去了,坐在车上就开始讲解,后来头晕得不行,回来吊盐水,却还不肯请假休息。”“今年你也53岁,快要退休了;儿子快要结婚;爱人小朱又患了尿毒症,思想教育的事让老师们与单位领导多操操心,你照顾好自己与家里。”沈老师与肖老师劝说着。

戚科夫只管笑,专心低头审刊:“只怕这件事,我估计会做一辈子!”

他却不知道,市府一间会议室里,正讨论着一件引动他的志向再次飞跃的工作。

“徐局,这几年市里请新闻出版方面的同志汇总、梳理其他省报刊对上海工作的反应,做出专题简报,工作做得非常好!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市民服务,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双文明建设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呵呵,副市长,这是我们应该的!”

“听你在会上汇报,出这份简报的‘报刊检察官小组’只有十人左右?人数不多啊。”

“是啊,十余位同志敢于挑重担、推动上海报纸期刊提高质量,是付出了不少精力与心血。”

“你们递交来的专项简报,写得很好,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分析到位。”

“谢谢领导表扬,这也是戚科夫与几位老同志们的努力。”

“戚科夫?我听几位老同志提过他,听说他在工作过程中一直努力推动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对了,说到这个,我们正有一项工作要布置。”

“您请讲。”

“去年,为了响应国家教委的燎原计划,我们上海市也开始启动了我们市里的燎原项目,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广泛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增加农乡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方面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我们将深入推动这项工作,准备从市属单位抽调有知识、经验比较丰富的干部,组成讲师团,前往各农村帮助与指导农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教育活动,进行支教。你们局里也需要安排人手,如果可以,我建议就由这位戚科夫同志负责。”

“好的。”

……

“爸爸!你不能老是这样!”

安安搀扶着母亲出院,对拎着大包小包的父亲颇有怨意!

朱佩光缓缓地走着,拍了拍儿子的手背:“不要怪你爸爸,是我自己不想再住在医院里,想回家了!”

“妈妈,你总是护着他!”安安又是嗔怪又是心疼,“他去了郊区支教,谁照顾你啊?”

“不是还有你吗?再说,妈妈好多了,自己也能照顾自己。”朱佩光努力安慰着,给生怨的儿子,更给不安的戚科夫。

看安安去马路上为母亲打车,戚科夫赶紧伸手扶住了朱佩光,满心愧疚:“我去郊区,经常来回,肯定没办法工作,肯定要住在那边,对你又照顾不到了,这么多年,一次次让你包容我,真是……”

“科夫,你不要多想,市里和局里既然都点名让你去,你就安心去做好工作。夫妻这么多年,就算我曾经怨过、恨过,可如今更懂了你,就不算什么了。现在电话、公交远比以前方便,我有什么事,通知你就是了!”

朱佩光被尿毒症折磨着,原本大而漂亮的眼睛已淡了不少光华,但看着戚科夫的时候,那份情感依然绵绵。趁儿子还没有来,她为戚科夫整理好衬衣的领口:“我只是担心你,血压不稳定,肩周炎犯起来连手臂都抬不起来,可是你拼命三郎式地工作起来,总不顾自己!”

看着通情达理的妻子,戚科夫只觉鼻酸眼热,差点落下泪来。努力地吸了吸鼻子,咧嘴笑道:“我一定爱护好自己,接受你的随时检查,不合格的话,你罚我跪搓衣板……”

“好……”朱佩光将头靠上丈夫的肩膀,与他一起看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