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處……”
“嗯……”
“我沒有想到,戚老師家裏存在這樣的困境。他,好像沒有向局裏要求過什麽……”
“是,這幾年,他有時會回到局裏來,一般會先向報刊處負責人和新聞出版局人事處的我匯報一段時間的工作內容,接著就到報刊評審室與老同誌們聊聊工作,聽大家說一說報刊評審的事情,然後再說一說他與老前輩們推動‘庭院經濟與文化研究會’的情況,包括又舉辦了什麽活動,在哪些村設立了培訓點、聯絡了哪些科技人員,開展了哪些技術指導,在哪裏幫農民朋友建立了果園、養殖基地,又結合思想工作,組織哪些老同誌去做了愛國主義宣講,組織了哪些節目,開展了哪些庭院文化活動……可他從來沒提到過自己愛人重病的事情,也從來沒有抱怨過津貼低。他自己還要想辦法租辦公室。研究會臨時辦公室被人家強拆趕出來的事,還是楊長珍委員偶爾與局領導在一起開會說起,我才知道的!”
“真佩服這些前輩,這樣的條件還能堅持!”即將接任的王處長與馮處長回局裏的路上坐在車裏談論著戚科夫與研究會的事,兩人感歎不已,“我在報紙上也看過他們的宣傳。現在郊區鄉村的農民們進一步認識到知識、科學、技術是走進致富大門的金鑰匙,所以家家有‘行家’、村村有技術骨幹,有不少農民通過學習獲得了專業技術職稱,而戚老師他們辦的培訓班,第一屆畢業生的33人中就有11人擔任了村裏的庭院經濟專管員,8人擔任村辦‘多功能場’與果園的負責人或技術人員。”
老馮處長了解得更加全麵:“另一方麵,他們深入農村,影響或推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家庭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與學習投入,而鄉裏與村裏也更加重視思想德育工作。戚老師他們幫助鄉裏或村裏組織農民朋友去參觀中共一大、二大會址、革命曆史展覽。他們不但宣傳愛國主義思想,而且結合創建衛生城區、推動家庭消防安全、促進鄰裏和睦、傳承優秀文化等要求,由老紅軍、老將軍、老勞模、老藝術家們自編小品、相聲、故事、演唱等開展多種形式多種主題的宣傳,有效提高了居民們的文化與文明素質,促動越來越多的人同步跟上物質、精神文明建設。這一方麵的努力,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