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姐泉珠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戚科夫在墙上看到了医院的介绍:这里原名“广慈医院”,含有不分贫富、广博慈爱、救死扶伤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收归国有,更名为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虽然国内算条件相对艰苦、医疗与检测设备简陋,几十位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优秀医生依然坚定地留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
排队的时候,他翻看院内的报纸、听家属们的谈论,又惊讶地知晓:内科泰斗邡安堃竟拜了陈道隆中医为师,伤科魏指薪又与骨科叶衍庆合作,实现中西医联合,攻克了许多病症难题。而让戚科夫更加激动的是,他从一篇报道中看到,在救治“钢铁英雄”邱财康的时候,傅培彬、邡安堃、杨之骏、戴自英、张涤生、董方中、周锡康等医生,不惧美国烧伤学科权威“伊文思理论”的限制,创新了增加补液、输血、肝素冲洗等办法,又反复实验制成特异噬菌体,让“钢铁英雄”一步步过了休克关、感染关……直至恢复出院,从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创造的奇迹!
“外国人一直看不起我们的中医,认为是土方法,可是我们的医生偏偏中医西医一起来,你们看,我这腿,前年走还不能走,现在走起来可轻松了!”“听说外国医院想尽办法要留下傅医生、董医生他们,说是我们国家穷、没有好的条件,可他们不怕,还是回来啦。你们都不知道,傅培彬医生给我看病的时候,特意自己拉了实习医生,搬了个凳子坐在我姐姐旁边,让我一下子就定心了……”
办好大姐的入院手续,戚科夫还痴痴愣愣地站在住院收费处,只觉得心中百味杂陈,因着与朱佩光相恋受阻、贫富悬殊被朱家看不起的那些痛苦与颓唐,因着家境窘迫、亲人生病对自己志向的那些怀疑与后悔,都一点点疏解开来!
他,做不了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但他教师育人的工作也是很好的,特别能为受到侵略战争与旧社会伤害的闸北区做一份贡献,教家境并不富裕的孩子们学习知识、培养品德,也是很有意义的!为什么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呢?那……完全不在意校舍简陋的朱佩光,是不是也这样想的呢?
戚科夫忽然大步奔了起来,他要尽快安排好大姐的住院事宜,回到学校,去开诚布公,再问一问朱佩光!
“你还找我做什么?”
瞪着明眸,朱佩光对邀请她到篮球架下说话的戚科夫有着几分赌气与几分怨气。
戚科夫却顾不得许多,依着决定,将自己从小生长在农乡、因为家贫先后痛失父母祖辈,又被赶出私塾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姑娘:“我是直到解放后,才因着党的阳光才可以重新读书的,后来又被当纺织女工的大姐带到了上海,一直靠着减免学费上了初中与师范。现在,我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一个旧箱子,半箱子是书稿、半箱子是旧衣服。你若跟了这样的我,只怕也要吃许多苦。你爸爸妈妈为你的考虑,是一份爱护与心疼,我可以理解。”
“那你怎么想?”朱佩光听着他的身世,已泪光盈盈,用手绢胡乱擦了眼睛,带着浓重的鼻音问着戚科夫。
戚科夫不再回避姑娘的目光:“我知道物质上我是个十足的穷光蛋,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穷人,因为党哺育我、培养我,我也有了许多。我能做人民教师,也相当幸福!但我现在所有的,是没有办法给你摆全套的红木家具、没有办法让你弹到钢琴、估计常给你吃牛奶与水果都有些为难。所以,我真的想过与你分手,不能拖累、耽误了你……”
“我何时说你拖累、耽误我了?”朱佩光又生起气来,捏起拳敲了戚科夫一拳,“我可没有向爸爸要求红木嫁妆,更没有与你说要弹钢琴、喝牛奶、吃水果。”
戚科夫没有躲避那酸酸麻麻的一拳,可他内心的不安与纠结,还没有放开:“估计除了清贫,我给不了你什么。”
朱佩光又连敲了他两拳:“我不怕清贫,更不怕吃苦!”
“我看中的,是你这个人的志气,是你这个人的善良!你不要忘记了,我们都是新中国的青年人,怎会有嫌贫爱富的封建思想?你也看轻我了,不许你再说!年级还要组织学生去看音乐舞蹈剧《东方红》呢,你不要傻乎乎地忘记了!”
听姑娘拔高了声音,比自己直爽地说出了决定,又嗔又羞又恼地小跑着离开,年轻教师戚科夫的脸变得通红通红,只觉一颗心灌满了天空中的阳光,不断加快速度地跳着,几乎要跳出了他的胸膛!
是啊!他们都是新中国的青年。他还顾虑什么,担心什么呢?今后的日子,有了一个知心知意、有才有品的好伴侣与自己一起“千歌万曲向党颂”,会是怎样幸福的生活啊!自己,必须加倍努力了!
虽说戚科夫决意与朱佩光携手向前,但来自朱家的阻力毕竟短时间无法消除,给两人的交往与相处增添了不少烦恼。
朱佩光一心想从家中搬出来,到学校的宿舍与戚科夫毗邻而居,但任她想尽了办法、“软硬兼施”,也没有说服父母,反倒惹得两位长辈特意来了学校,寻到校长与党支部,要求他们劝说女儿每天按时回家。
由于恒通路地临老北站,来往人员复杂,学校又没有完全封闭的围墙,严校长出于维护女同志安全的考虑,不得不答应下来。但看着两个年轻人郁闷烦恼的样子,心中不舍,反复做着朱家父母的思想工作,终于让两个长辈答应“先观察观察”戚科夫再说。
两个年轻人自此可以坦然相处,完成了课堂的教学工作,要么一起开展学校的劳动实践,要么一起完成团总支或少先队的工作,再有空余,就凑头在办公室里一起读书、写文。戚科夫很快又有几篇散文登上了报刊,朱佩光也有一首小诗获得了刊载。
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戚科夫在学校职工会议上被集体推选为工会主席,随即第六次递交了入党申请。朱佩光为了支持他,也向校党组织做出书面保证,表明:两人无论恋爱、成婚,一定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不住家里的花园洋房,坚决不用家里给的钱钞,亦不要父母长辈给的财礼、嫁妆与礼品。
戚科夫对此相当感动,当晚约了姑娘一起去看刚刚上映不久的《英雄儿女》——为了与他一起自力更生,朱佩光早已将原来逛街、吃点心的许多习惯改掉了,看电影也是两人难得享受的奢侈。
“这次,你可不能只买一张电影票,让我进去看,你自己在外吹冷风!”两个人为了省钱,舍不得乘坐公交车,相依相伴走到了电影院外,朱佩光在售票窗口,盯紧了戚科夫。
“不会,不会了。”戚科夫保证着,“我也担心只买一张票子,你看不了五分钟,就跑出来换我去看,推来让去的,你连半场电影也看不好。”
看到恋人高兴的样子,他又忍不住跟了一句:“让你受苦了!你爸爸妈妈现在不阻拦,可是你姐姐会不会嘲笑你寻了一个穷教书匠?”戚科夫现在知道,那天南京路上询问他的是朱佩光的姐姐。嫁的姐夫家里也有花园洋房、保姆阿姨,“你以后的生活条件会比她差了许多呢……”
朱佩光全不在意这些:“你前面还给学生讲过大庆油田与铁人王进喜的故事,自己说过:苏联一直讲我们是贫油国家,不会有石油用。可是我们的党带领石油工人共同努力、克服困难,让我们自己的大庆油田出了油,现在用油已经能自给自足了!那我们也能用自己的勤劳,换来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