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海灘揭秘

字體:16+-

彌爾頓是皇家英格蘭軍團二大隊上校。沉船之後,他被沉船導致的巨大旋渦卷進海底,經過拚命掙紮,喝了不知道多少口海水,才將腦袋浮出水麵。他大口地喘息、呼吸,漸漸地清醒。他看見,沉船附近有四艘日本船,“但沒有想救助戰俘的意圖,繩索從船上垂掛下來,當戰俘盡力爬上繩子時,又被日本人踢回海裏。”他別無選擇,隻好硬著頭皮向前方的島嶼遊去。遊了一陣子,他才發現,日本人已經改變主意,伸出援手,救助戰俘。他的遊泳水平不高,島嶼又很遠,於是,他又轉過身子,折回遊向日本船,最後被日軍救了起來。

為什麽日本軍人先殺後救,判若兩人呢?

1966年,漢彌爾頓在英國出版了《裏斯本丸的沉沒》一書。他回憶說:“(遇到魚雷攻擊以後),任何人都不允許提出任何理由上甲板,在接下來的7小時內,在令人窒息的熱氣中,日本人是不合作的,提供食物和水的要求都遭到拒絕,同時不準上廁所……日本兵開始在艙口蓋上壓封條……這樣,所有的艙口都壓了封條,並用防水布蓋好後,又用繩索捆住,戰俘艙中一片黑暗。”“(裏斯本丸沉沒後),原先,日本人的本意是讓戰俘全部淹死,這樣他們就可以說船是被美國人擊沉的,而他們沒有機會實施救援。後來他們在海上看到中國人救了如此多的戰俘後,才明白他們的計劃不可能被實現,所以他們改變了策略。”

英軍戰俘獲救後,絲毫未改英國人的樂觀、風趣。邱永年清楚地記得:“那時我隻有8歲,但記得有4個外國人在我家吃飯。有一個外國人揪著自己的耳朵裝猴子,逗大家發笑。”

處於東海深處、人口僅有一千人左右的小島,一下子增加了三四百名英國戰俘,要吃要喝要穿要住,小島貧瘠,無力供養太長時間。“英國盟軍是我友邦,應速送往內府援助歸國。”這是漁民們的共識。但是,自1939年6月23日,日軍強占舟山之後,這裏就屬於日軍第三譴華艦隊舟山島警備隊司令部的管轄,各個水道,日夜都有日軍重兵防守,船小人多,怎麽偷運出去呢?3日當夜,趙筱如(時任青浜島鄉民總幹事)、許毓嵩、唐品根(時任青浜島鄉民代表會主席)和他的弟弟唐如良等人自發地聚集到翁阿川家裏,商議了一宿,也沒有想出什麽妙計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