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做将军

第六百零七章 论罪当诛

字体:16+-

洛阳失陷的消息同样传到了长安,朝堂上一片寂静,当初说十日内拿下安禄山首级的杨国忠,也低了头不敢再说话。

太子李亨站在杨国忠对面,看着他此时模样忍不住冷哼一声。

李亨参与朝政,是皇帝发的话,他本来甚至想让太子监国,说自己年事已高,太子有勇有谋,可堪大用。

但是被杨国忠制止了!

笑话,若是太子监国总理朝政,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自己,所以当皇帝有了这个念头,杨国忠第一时间找了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让她们进宫求皇帝打消这个念头。

美人一落泪,老皇帝自然就心软了。

太子监国就此搁置,而洛阳陷落,皇帝的亲征也就不了了之。

不过,太子虽不监国,在此紧要关头,皇帝倒也允他参与朝政。

除了洛阳陷落,还有一个消息更令人镇静,以至于殿中鸦雀无声,连皇帝也忘了说话。

安禄山在洛阳登基称帝,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

“陛下,安禄山任命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高尚和严庄为中书侍郎。。。”

“达奚珣。。。”皇帝听到这个名字,喃喃道,他儿子不是冒死回了长安,说安禄山谋反么,自己还把他儿子送去了范阳,他自己怎么也。。。

是了,他定然怀恨在心,所以才投降了安禄山。

不不不,此事有蹊跷。

皇帝的脑中翻腾,可这些事真真假假,他一时也不知如何辨别,最后长叹一声,再去弄清楚真假又如何,事已至此,曾经自己的臣子,如今已然成了他安禄山的。

“达奚珣投降安禄山不过十几日,就被授予左相,哼,安禄山所图不小!”李亨说道。

杨国忠“嗯?”了一声,似乎没有明白李亨的话,从前只有他在朝堂上说话的份,如今多了个太子,偏偏自己还听不懂他的意思,这让杨国忠颇是懊恼。

李亨眉目中多少带了些鄙夷,却也开口解释道:“安禄山的意思,是在同我大唐官吏喊话,尽早归降,还能给升一升!”

皇帝的神思终于被拉了回来,当即狠狠拍了拍桌案,大喝一声道:“岂有此理!”

殿下忠臣忙躬身急着表忠心,“陛下,臣对大唐、对陛下忠心耿耿,岂会被那乱臣贼子蛊惑!”

李亨挺直了腰背站着,他是大唐子孙,这种誓言,他无需来表。

“事已至此,”皇帝神色愠怒,朝兵部尚书道:“便要守好陕郡,有高仙芝在,朕也安心。”

“陛下,”杨国忠闻言,却是立即开口道:“陛下,高仙芝同封常清二人弃了陕郡,奔潼关去了,陕郡无人,已落入安禄山手中!”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皇帝眼前倏地有些发黑,他看好的两个将军一个没有守住洛阳,一个没有守住陕郡,洛阳那个也就罢了,好歹也战了一场,陕郡那个怎么还没打就跑了。

潼关之后,可就是自己这长安城了呀!

“陛下,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罔顾皇命、弃城而逃、动摇军心,论罪当诛!”

杨国忠的话让皇帝的脸色又沉了下来,自己命他二人率兵东进,没想到他们却是没同自己禀报一声就退守潼关去了,是要处置。

“父皇,儿臣有不同的看法!”李亨扫了杨国忠一眼,递上一本奏折,“这是封将军日前命人送来的,却不知为何没让父皇看到,封将军退守潼关,实有他的考量,贼锋不可当,也是他累日血战的正确判断,并未畏敌怯战、动摇军心!”

杨国忠看着李亨手中的奏折,忍不住黑了脸,这封奏折他知道,便是自己让人去销毁了的,眼下却是出现在太子手中,这说明什么,不声不响的太子,暗地里可是做了不少事呀,连自己的中书省,都有他的人呐!

“父皇,陕郡无险可守,潼关的防守又薄弱空虚,所以他二人才会主动放弃陕郡,退保潼关,这也是为了保长安,请父皇明鉴!”

“陛下,”李亨刚说完,杨国忠肃容接着道:“太子说的有理!”

李亨心中正奇怪着,又听杨国忠话锋一转,继续道:“但他们身为守将,不战而逃,擅自行动,便是目无朝廷,违抗陛下旨意,若这次轻轻放过,来日,大唐境内这么多将领,都可以如此照办,朝廷威严何在?陛下威严何在?”

皇帝本就因为丢了洛阳而气极,如今又听闻陕郡也没了,所谓的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可以抵了全部罪责?

杨国忠说的有理,若是如此下去,自己这皇帝,还有何威信可言?

“杨爱卿,依你之见,当如何处置?”皇帝问道。

杨国忠得意得看了李亨一眼,才说道:“依臣之见,高仙芝、封常清二人论罪当诛。”

“论罪当诛?杀了他们,谁来守潼关?”李亨见杨国忠如此将战事当作儿戏,也是怒了,他抬步就朝杨国忠走去,“我们李家的天下,同你杨氏的确无关,你大可以投奔安禄山,做大燕的宰相!”

“不,不,陛下明鉴,臣对大唐忠心,怎会行如此不忠不义之事!再说了,安禄山同臣可是死敌啊!”杨国忠忙朝着皇帝躬身道。

“是啊,你倒是提醒本王了,”李亨突然笑了几声,笑声听在杨国忠耳中,却是让他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安禄山打的名号是清君侧,杨相既然对大唐忠心,不若自刎谢罪如何,说不定拿你的人头去给安禄山,他就此罢兵了呢!”

杨国忠看着李亨冷厉的脸庞,心中寒意涌便全身,控制不住得发着抖,此时在他眼中,周围的臣子、甚至连皇帝看向他的目光,都如一把把刀子一般。

他怎么忘了呢?

安禄山打的“清君侧”的名号,清的这人,是自己呀!

“陛。。。陛下,臣有罪,臣也是为了大唐好呀,安禄山同臣早有龃龉,何况,如今他已经称帝,就算杀了臣,也改变不了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