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沧海

第四百二十四章 继续探寻

字体:16+-

有密集恐惧症的人,那是绝对看不得这些画面的。我的水下连线屏幕上显示,通道里随着灯光照去,本就不怎么平整、凹凸不平的通道内,到处都是孔洞,仿佛是一片片南瓜发糕组成的。而那一个个不规律小孔附近,是密密麻麻的船蛆卵,这双重的密集让人浑身发麻汗毛倒立,身上说不出来的难受。

这次的摄像探头外侧缠上了多种材料,并故意飘散出去一些末梢,让其成为独立个体,影响可能有的船蛆判断。

不过我们也算多虑了,经过刚才的剧烈喷射,纵然有些回流的船蛆,也被精卫号强大吸力给吸了出来,加上后行的两次替死鬼计划顺利实施,现在的通道内干干净净,再也没了船蛆的影子。

这边继续探索,如果没什么问题,我们会用机械手为通道内加装支撑,继续使用烈火计划,抽空那些看着膈应人的船蛆卵,也顺带着解决可能隐藏在深处的隐患。我解下探头的观测屏,交给一个塞壬头目,由蕾薇娅拉着我,被一群塞壬拱卫着朝着鹈鹕号那边过去。

鹈鹕号这边就是我们采水六宗的常规操作了,因为沉船古墓虽然组成年代不同,但其中大部分组成时代久远,我们考虑到可能有内外压差的问题,所以先利用甲板减压舱对其进行密封,在密封中由甲板拆除器作业。

在密封环境中,下潜潜水器直接做命令输出源,近距离通过连线操作切割机。一番操作下先把外面阻挡切割开,减压舱随时进行压力调节,保持内外压力一致,不会让里面的东西喷涌或者被冲击毁坏。

切割没有什么太高难度的,减压舱也不稀奇,一切顺利进行着,但加固环节让工程相对慢了下来。一般情况下,面对沉船大多都是从甲板开始破坏进入,一来是方便寻找,不用应对内部错综复杂的结构,再者里面腐朽的地方太多,若从斜侧打进去,很难说不破坏沉船整体支撑。哪怕在打捞上,查理家族是最弱的,但也没水到这些都不会的地步。他们完成的很好,起码我这么个特训多次经验丰富的半吊z是没看出来有啥问题。

我们顺利用抓钩扯出切割后的沉船碎片,进入空间后既没有船蛆,也很快又受到了阻拦,于是鹈鹕号在加固后稍作声音探测,一切未果,只能继续往深处切割。我们正是利用笨办法,仿佛土夫子们打盗洞一般,想要硬生生的打穿这座塞壬古墓。

我看了一会儿他们的作业,就被带领着浮出了水面休息了,毕竟我待在水里也有一段时间了,危险暂时解除,我怀揣着这么不稳定的海眼待在海里,就成了最大的危险。

海眼,一经入海就疯狂旋转,散发的能量让我浑身充沛,但它在我身上的形态还是圆盘状,看起来神奇却也偏向机械。

可一旦回到林驷手中,它就成了一团光,而且大小也有了明显变化。随着林驷手掌闭合,它越变越小,被林驷放入腰间的一个小盒子里,随后林驷快速拿出,那东西就立刻膨胀成了我们发现的圆盘,中间的凹槽则恢复了空空****。而林驷的腰间,这次带着四个同样的小盒子,仿佛是皮质的,又看不出来是什么皮,就连林驷自己也说不清楚。

有了玉贝粉珠,海螺号的海螺终于恢复了作用,作为操纵者的林驷,却总感觉有些不太对。即便海螺依然能呼唤鲸鱼,也能向人传达林驷的情绪,但其反馈给林驷的感觉却很是陌生。

来自外星和地心文明的袭击,让小绿人用生命发起了反抗,反抗无效且微弱,却帮我们保守了秘密,让他们知道了我们这些地表人的不屈。同样产生了许多连锁反应,比如蕾薇娅的感悟,还有林驷对海眼研究的突破。

海眼圆盘的状态并不固定,无法检测无法提取,即便有不接触检验,或者放射性检测,结果也不固定,并不能当做恒定答案对待。圆盘衰变的快,复生迸发的也快。

而在圆盘中心凹槽处放入任何带有强烈精神力意念力或者能量的物体,圆盘本身都会改变,或是全体趋同于放置物,亦或是改变放置物体的结构状态,这期间多组观察耗费无数,却始终找不到固定规律。哪怕是中间凹槽放上同一种东西,在其他条件相同下,照样会有不同反应。唯独玉贝粉珠不会被改变圆盘状态,只会让它炙热无比。

这种热并不是火,人可以拿起它,它也不会点燃任何物体,可就是见到它时便会感觉到热,身体也有了灼烧反应,就像我们被火意念袭击时,大家的毛发会产生高温弯曲的现象一样。

接受了精神意识这个概念,林驷自然就加入了几组实验,比如蒙上眼睛,或者隔绝声音,亦或是全封闭尽接触,甚至是如薛定谔的猫一样,全部遮挡后,不知情者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炙热。

无燃烧条件、真空、高压,无论什么样的约束下,都无法改变它对人的影响。测试动物时亦是如此,与它们遇到火焰时的生物电和过激反应一致。

玉贝粉珠是从南极的极度死亡冰柱中得到的,按道理应该代表着冰,看起来走到了矛盾末路。可这时候华夏思维起到了作用,林驷想到的并不是冷热交换的问题,而是阴阳。

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只要是华夏人,哪怕没读过几本书的,也很容易理解 阴阳本质的三个特点。

华夏哲学很多都是从思想意识精神出发,有了想法也就是结果,再推断出过程,在近代很多想法得到了证实。但在科学初期发展阶段,这种思考方式却备受打击,也提供不了什么发明创造。

不过随着我们微观世界的不断研究,我们愈发重视意识的作用,中西文明便有了高度契合。不少科学家都认为,人无法想象没有见过的东西,千奇百怪的想象或许是两种乃至多种物体的糅合。我们的幻想经过拆解,就一定能在现实中找到一模一样的几个原型。

哪怕这些原型现在没有,但根据基因记忆传承的研究,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对那些我们没见过的原始生物,有着普遍共识,觉得它就该长这个样子。一旦普遍觉得不对,多样研究后一定会发现起初是错误的。

林驷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他把自己、海螺还有圆盘一并关在了秘密实验室中,他忍受住精神上身体上难耐的灼热感,不断想象着鏖鳌珠和冰冷。最终圆盘中的玉贝粉竟然变成了鏖鳌珠,这圆盘也瞬间改变了炙热,转为冰冷意识的存在。

把鏖鳌珠放在海螺中使用,竟然回到了最初的感觉。但此时的海眼不是冰冷就是火热,仍然不是传说中平稳的海眼,林驷把鏖鳌珠与玉贝粉珠切开拼装,它才有了现在的状态。

但这种状态很不稳定,很可能会随时变得炙热与冰冷,携带其钻入海底,一旦发生变化那等不到浮出水面可能就会被折磨死。而即便如刚才那般稳定,也只能持续数个小时,且很多人不能持有,即便是林家老爷子林武阳冒险尝试,也会感受精神上的巨大冲击。

唯有我,幸运的只能感受到一些能量,还蛮舒服的,虽然我不会使用海眼,不能像林驷那样,让它随意变化,成光成物,但拿住还是可以的。故此,我们初步认为,这或许与精神意识的强大有关,经历颇多的我,成了协助林驷完成任务的不二人选。

除了不稳定,海眼一旦状态结束,便会消耗完拼接的玉贝粉珠和鏖鳌珠。鏖鳌珠的转变会让林驷身心俱疲,而玉贝粉珠也同样来之不易,是付出了大量鲸鱼和塞壬性命才开采到的。林驷已经尽量控制它们的用量,但仍是消耗过甚。

林驷希望古墓里的秘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海眼将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使用。按照林家曾经的传承,海眼需要下水使用。豁出性命的携带这个随时可能弄死我的海眼,不是我不怕死,是因为我最适合,而且塞壬也不会抢我的东西。况且林驷不能下水,他和林家先祖,都在看着一切,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林驷身边,阴风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