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沧海

第四百二十三章 抛洒、燃烧

字体:16+-

为了不弄巧成拙,在进去一开始就被船蛆攻击,惊扰到它们,我们并没有再用摄像装置,只是在连接木块的绳索中加入了一个气管类型的东西,全然靠塞壬手动挤压气泵推进那些木块。遇到停滞不前的时候,就抖抖木块链条让其脱困后继续。这种方法可谓是相当原始,但随着第二块,第三块拉出来,说明这招数还挺好用。随后这条“替死鬼”上近乎每块木块,都分别挂着一条成年人手腕粗的船蛆,看情况后面应该还有更多的船蛆。

它们被我们的圈套困住,耐高温的材料同样会在海水中产生火花,只是不会被烧断。船蛆不断扭曲着身子,仿佛一条条水蛇,只是它们的铠和贝壳说明了船蛆的身份。它们每卷起一次身子,就会放一次电,而且电流会更大一些,我不禁对船上的这些大佬佩服的五体投地,竟然全都猜中了。

塞壬的皮肤本就具有一定的绝缘性,对海洋生物放电和雷击水面时都能承受短暂,不得不说阿努纳奇创造的这些生物,各个都不得了,从传闻中的地心人到塞壬,再到我血脉中的巨人,这些哪个不是超人一般的存在。最终反而最弱小的普通人类活了下来,并在遗传基因中跑赢原住民,代代流传繁衍子孙。

海水的导电性很强,但因为其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包裹,和宽广的空间造成的延伸电阻,导致电的流向很分散,再怎么强的电流也会被持续阻断削弱。这些船蛆放出的电足够大,万幸这一带的海水污染物质较少,而且温度一直较低,起码温度上并没有受到外界空间变化的影响。

寻常夏天的时候,海水比铜的导电性还强十倍以上,是寻常湖水、河水的千倍以上。但因为其空间大,所以电跑着跑着就被对应的正负离子抵消没了。

而天上的闪电之所以会劈下来,是因为地面上有负电吸引,所以一旦落地或者落海就相互抵消了。而作为没开始抵消,路径上的轮船大多都有避雷针什么的,或者有各种高桅杆做尖端放电,如果天线超过桅杆等,就必须装避雷针,这就是为了不当闪电路上的电阻。真被劈中了,东西坏了是小事,着火和满船带电那就麻烦了。故此,只要不在被吸引下来的闪电流向路上,成为无辜的倒霉电阻,一般就没啥事儿,劈中大海,周围的鱼类和船只也不会过电。

海水的导电性只要不牵扯深水层,就跟压力几乎没啥关系,但与温度和含盐量有关,温度越低导电性越差,含盐量越多导电性越强,所谓含盐量这里泛指的是许多钠、氯等离子。

奇怪困固的空间这一带,海水含盐量适中,且温度较低,电最多让离着有点远的塞壬感受到,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更何况现在的塞壬也不再是曾经的塞壬了,她们学会了那些武器的应用,保护自己的能力大大增强。

曾几何时这些鱼叉只是保护她们不受意识干扰,在“本”开始,鱼叉略有错乱的意识沟通作用和扰乱人类电子设备的功效。随着蕾薇娅对古墓的研究,鱼叉成了盾,就在几天前挡住了可以冲翻普通轮船的冲击波,现如今我发现这些鱼叉还可以当做铁尺来用。

铁尺,又叫“笔架叉”,是古代官差最爱用的武器。朝廷有王法,官差不可动私刑,拿刀的也只为了吓唬人,若非碰上持刀歹人啥的,就算打的过也不能上去一顿乱刀砍死,况且还可能打不过。

有护手可以团队配合,锁住对方兵器,甚至困住人的铁尺就是最佳选择。对付江洋大盗,可以协力格挡武器伺机下手。对付寻常手无寸铁的也好用,不至于伤及性命。

塞壬的鱼叉现在可以放到三米开外,然后像是铁尺一样,两三个塞壬前后夹击,一股我能感受到却看不到的盾就出现了,直接锁住了那些扭动身躯的巨大船蛆。船蛆可以解析物质,却对这些意念力量作为源泉的盾束手无策,也就十来秒的时间,船蛆被鱼叉盾形成的挤压,一下子碰裂开来形成肉屑碎末,飘散在这一带干净的海水中,看起来十分浑浊。

随着被一条条船蛆被依次拉出来,除了留样存活的三条外,塞壬逐个击杀。船蛆被在诱饵上设下的混合材料陷阱锁住,它即便挣扎和放电也难以逃脱,如何研究它成了上面的人正在攻克的难题。发现替死鬼计划奏效后,考虑船蛆的探测面积,再用多种相反材质混合搭配制成,成了他们的解决方案。不过现在还暂未解决,现如今这三条船蛆,正被三名塞壬溜来溜去,看起来好像是放风筝一样。

剩下的船蛆,发出种种意识力量,就连我都能感受得到。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它们被混合材料锁住,又被鱼叉意识形成挤压,它们根本无能为力,只能化成碎屑飘散在大海里。

“我还是不明白。”蕾薇娅提问道:“为什么混合就无法破解,你们的合金虽然是一个整体,但不也是合成材料吗?你们拧成一股绳的多种材料,也应该算是合成材料啊,只是没融合到一个外形当中。”

我自己化学知识也就那样,就没给蕾薇娅解释第一种可能,理论上就算是名叫某某合金材料的,也不只有两种元素,这两种只是主要元素,里面还混杂着其他杂质。我们的混合材质提高了主要材质的种类数量,让其占比平均,并选取了不那么接近的元素,多样性可以让船蛆反应不过来。但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更符合精神意识的说法,这个可以说给蕾薇娅听。

量子也就是说一切构成这个世界的单位,例如原子、电子等微小粒子,行动与组成很可能都是意识决定的。像是我们讨论中提到过很多次的双缝干涉实验,量子纠缠等等。如果船蛆改变物质结构源于意识力量,那么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认定一个物体,然后进行改变。

我们没有重新锻造或者合成陷阱与链条,可不是时间问题,最关键的是松散的让它们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根据船蛆的接触面积,它一旦碰到面对的就不是一个材料,而是数个材料。它们应该只是低等生物,无法对过多数量的物体进行处理。即便摄像探头再大合成元素再多,那也是一个,即便现在多种材料再少所含元素再少,也是多个,都在于意念自身的判断,就是这么简单。

显然这么一说,蕾薇娅陷入了沉思,她极力消化着这些信息,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更高等的我们,既然能同时看到听到记住这么多东西,是不是代表着我们可以同时处理这么物体呢。既然我们比船蛆更加加高级,我们能不能掌握意识改变物质的力量呢?可以的话,我想我们应该有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蕾薇娅的想法其实很有可能,我能感受到她在思索,然而情况却有所改变,有一件事打断了她的思路。我们第一条替死鬼诱饵十分顺利的击杀了二十多条船蛆,如法炮制来了第二条替死鬼诱饵,这次船蛆的数量少了一些,不是每个木块都被船蛆寄生或者挤碎。

按照常理推断,这是个好兆头,说明通道里的船蛆少了,而我们的方法很奏效。可我却感觉到了一些不安和强烈的危机感,还没来得及提醒,大量的船蛆就从通道里喷涌而出仿佛洪水泄闸一般,直奔那些剿灭船蛆的塞壬而来。我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是船蛆的碎肉。

不断拉出被杀死的古墓船蛆,让这空间内的水质情况急转直下。因为是被鱼叉的意识盾牌给压碎的,所以海水中到处飘散着碎末,末越小污染的面积就越大。

蜂拥而出的船蛆大军成千上万,铺天盖地喷射过来,按道理成年船蛆绝不该有这么强的行动力,而就算刚才我们逮住的,也最多是扭动着身体,凭借浮力感觉是动了,但不能自由在水中高速游动。现在它们有目的的涌来,速度很快,这就与刚才的了解天差地别了。

肉眼所见,这些古墓船蛆在不断放电,随着每一次放电,就会产生加速,一部分被相反的力量推回古墓,另一部分则朝着目的地而来。它们的速度很快,起码比塞壬快得多,有五六名塞壬躲闪不及,一下子被船蛆吞噬,我感受到了水枪的发射,也感受到了意念盾牌的阻挡,甚至感受到了这几名塞壬的悲戚、痛苦、恐惧与绝望。

“她们没救了!”蕾薇娅看着眼前的一切说道,而我也跟上面取得了通话,烈火计划上马,激**计划准备。

大量的白磷被停在上方的精卫号撒入海中,然后用遥控潜水装置带着一个耐高温的管子随后而至。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剂和着火点。海中白磷无法燃烧的原因是氧气不足,一旦给了那根管子,就有大量的空气进入白磷附近的海水中,燃烧条件就满足了。

为了保持管子不被水进入,管子下方有封口和加重坠物,管体也一直在充气状态。早在几百年前,我们采水六宗就用这样的方法采水取宝,不过因为材质原因深度有限。随着深海潜水服的发明,同样是使用管道送气,在水下作业的。

管子入水端头的开关被打开,气体一下子涌出来附着在白磷上,白磷瞬间燃烧了起来。不过想要控制的时机正好,可是很考验精卫号的技术准确度的,无论是白磷的落下还是管道的速度,以及随着越来越深,管子越来越长。浮力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还要保持着速度与距离,并且迅速打开封闭,引发燃烧,这一些差一分一秒都不行。在现代科技中,谁更精准,谁就更先进,精卫号了不起。

烈火计划并不是说现在在水下正在进行的这场燃烧,这显然没什么威力,一切烈火都在水上。水下的燃烧形成烟囱原理,火焰和海水都有了向上的趋势,上方的精卫号再顺势在管道中导入混合可燃气体,瞬间火光随着管道冲天而起,大量的海水和船蛆被压了上来。

借着这个趋势,精卫号又要分毫不差的开始利用大型电机抽水,水迅速腾空而起,不给船蛆反应的机会,它们就被喷洒在了空中,抛洒在海面之上,而那里是我们人类的专场。

烈火计划正式开始,精卫号的喷火器冒着愤怒的火舌,火焰不断灼烧那些飞在空中的古墓船蛆,哪怕都有手腕粗细,数米之长,但大多都被当场烧成灰粉。而喷火器中还同时喷洒燃料,让漏网之蛆即便逃过在空中烧成灰烬,也会落在海面火海当中难以熄灭。

烈火计划是第二方案,现在可以作为替死鬼计划的攻击端,而如果替死鬼计划不奏效,精卫号就会调整方位,直接从内部用强力吸出这些船蛆。白磷会不会破坏古墓不好说,但强大吸力肯定会造成一定的结构破坏,让后续的探索增加难度。

经过烈火计划的烈焰灼烧,大批的船蛆瞬间被烧死,剩下的则被塞壬一一绞杀,大海更加浑浊了,万幸那些孔洞中喷涌的船蛆也不再出现,只有零星还能窜出来几只,否则我们就要上破坏力更大的补充计划了。

我们等古墓船蛆的碎末下沉或者上浮,这一区域海水恢复清澈后,继续由塞壬更加小心的执行替死鬼计划。有两次之后,不管我们怎么深入,脱出来的“蛆饵”就再也没有船蛆了。

这说明目前为止通道是安全了,但介于船蛆高产卵率,我们还是要小心一些。林驷下令古墓危险暂时解除,古墓探索再次开始。

我们把新的摄像探头推动进去,而我仍留在水下,只是通过水下连线屏幕的显示,不算太清晰的看着内部情况,了解一手信息。即便看不太清楚,但我到底还是看出了一身鸡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