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沧海

第四百二十六章 落机

字体:16+-

蕾薇娅也没带着那两个相似的青铜器,但根据她的信息,琼斯和乔伊两人有了极大的启发,我隐隐觉得可能今天这一场不经意的对话,再由琼斯和乔伊这两位大牛消化,很可能要改变世界的格局。

他们提到了超级计算器,又延伸到了量子计算器,他们认为人类普通的二进制计算器处理速度哪怕不断革新,也始终比不上量子速度,不出四十年世界将是量子霸权的时代。

蕾薇娅曾经见过的相似青铜器也是在塞壬墓穴里找出来的,仅有残存意念表明,这是为了计算创造者回到地球所用,驱动力是精神意识,但如何计算蕾薇娅也不知道。

这有三点可能的答案,其一是这的确是一台小型计算机,琼斯说的更加接近。其次就是地外文明如果是阿努纳奇,他们所在的空间和星系是在超出人类现在计算能力的地方,故此才需要这种意识量子计算器。第三便是地心人如果同样掌握这种计算器,即便他们没有人类的创造力,也可以凭借计算,永远快地球人一步。只需要人类有所科学突破,他们就能通过计算印证结果对错,避开漫长的实验论证过程,甚至得出更深的结果,直接摘取人类智慧的果实。

“计算,或者说数学,其实是一种抽象意识的哲学。”乔伊说道:“任何可计算的事情,按照这个说法,都成了我们意识的结果,而数学只是让意识具象化符号化,选取一个大众普遍的含糊认识。”

“又唠我听不懂的磕了。”我哭丧着脸说着,别说是我,连蕾薇娅都切断了跟我意识连接,哪怕聪慧如她,可以汲取我的意识,理解力更高过我,也忍受不来这些大佬超纲的谈话。

我想走,但没走了,他们需要听众,就把我拉住了。我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听,好在琼斯并没难为我,举了个较为浅显的例子说明:“数学只是从一般的角度寻求规律和答案,比如我们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是不严谨的,你随便画一个标准的三角形,用精密一些的仪器测量,得到的角度和大概率不是180度。更莫要说不平面的三角形,立体图像中的三角形这种刻意条件下的三角形了。有些人说三角形内角和是因为外角和为三百六十度,从而求出一百八十度的内角,其实也不对,平面三角形实际是一根直线折成的,而直线为一百八十度。所以由什么变成什么,哪怕结果不是由来准确演变,也当做结果。故此数学更偏向于哲学,是思想的数字化,找到一般规律,让大家都相信一个稍微含糊的普遍定义,从而带入到精确计算,让科技和计算推动下去。”

“是的,我们要走出的就是一般规律,否则永远突破不了现在的速度枷锁。”乔伊又在说我刚闹明白,又听不懂的话了。他提到了电脑,提到了人工智能,提到了芯片运算。

我比较不能理解的他们说的,什么叫量子计算必定代替芯片时代,但为了达成量子计算,先得把芯片技术提高,并提高计算机算力,才能造出来量子霸权的计算机。琼斯给我解释了一番后,我大约理解就像是修真者,你必须达到结丹期的顶峰才能进入元婴期,而现在的超级计算机大抵就是刚刚迈入结丹期。

芯片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是一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技术,需要不断积累,市场的多层反馈,才能持续往更高端发展。

在未来芯片技术将会越来越重要,有盲目自信者总提到反向测绘并引以为傲,就是直接买来复制别人的,且不说这样做后的洋洋自得是否值得赞扬,但总归是失去了创造的原动力,也对知识产权不够保护。如果耍赖,与世界的技术共享就不可能了,谁愿意跟一个作弊且不认账的玩,即便在内部,自己人也是成王败寇,失去了底层基础的创造。

况且芯片可不同于其他,不是单纯砸钱耗时间就能研究明白的,想要百分百复制都做不到。就像是现在的我,听琼斯和乔伊讲话,大半听都听不懂,又怎么去复述呢?无他,基础太差,又不肯深入学习。

随着科技愈发精致化,钢铁洪流飞机大炮的时代终将过去,当年咬咬牙能造出来原子弹,便有了核威慑。但如今就是把牙咬碎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造出来的事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这里不好使了。别说造芯片的光刻机难以造出来,就是放机器的厂房都无法完全自主生产。

芯片对生产环境的要求极高,比如空气的要求就几乎变t,像是无菌手术室里的空气,对芯片行业来说都无法忍受的浑浊。芯片生产要求每立方米的空气里面,最多含有不超过一百粒一微米大小的杂质,有的甚至要求是十粒以下。这就像是我老家的大明湖,里面若都是纯水,我撒了一把土进去,它就不合格了。

这种要求,靠人是无法达到的。人类掉下的死皮,身上的细菌,分泌的汗液都是大忌,一张嘴喘气,一车间的芯片都完了。高级芯片的自动化要求很强,能用机器的就不要用人,需要不间断的吹风和过滤,确保完全无尘。

这种风机过滤机组,且不说这个技术很高,就连里面过滤用的滤纸,都只有少数国家能生产。所以越往高端走,越需要通力合作,靠着一个国家,哪怕是霸权国家也是很难。

能否相对独立制造芯片,也关系着其他方面,就比如常被无脑吹说的原子弹吧,你靠什么飞上天,什么弹道,在哪儿起飞,什么速度,人家瞬间算出来,比你后发先至,直接在你领土上空空爆了。那你空有一身本事打谁去,合着不成了自己打自己了吗?

这只是个小例子,在医疗、民生、经济、气象、天文、卫星、数据计算等等方面,人类越来越离不开芯片了。

林驷的科技兴家策略同样看重芯片,但他没碰芯片技术,因为他越了解工业和科学,越知道关于芯片,林家是玩不动的。现如今,如果研究明白了手中的这个青铜器,最次也可对芯片制造技术和运算技术有所帮助,最好可能会绕开芯片,直接弯道超车,达到全量子低配件的新时代。

我正被他俩唠的晕头转向呢,就有人传来了消息,大祭司和巴颂老爷子以及留在了哥德堡的复仇夜上的人,他们经过长久观测,有了一个结论。根据先前得出的,我们所在的空间,是在相对固定的十三个定点海域反复跳跃的结果,又得出我们不是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而是在这十三个范围内活动。现在经过观测,已经更加精确的给出了三十九条线。

我们的空间在十三个海域中各有三条线,随机出现在这三条线上,而每隔三十五次,都会开启一次空间,吸纳海水之类的进来。实际上这些地带,包括了百慕大三角,魔之海等等事故高发的海域。他们推断,会不会是我们所在的这个神秘空间,造成的那些海域船只失事事故呢。

仿佛是印证我们的猜测一般,被削了一半的夸父号和斜割的弯刀号开始移动了。沉船古墓好似吸铁石在吸收铁屑一般,让我们的两艘沉船不断向其靠拢,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只能停止了水下作业,防止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

“这三十九条线大部分远离陆地,也不在寻常船只飞机的航线之内。所以无论是海船还是飞机,一般情况都不会经过。”巴颂老爷子分析道。

地球是圆的,一般人看到的纸质地图是墨卡托投影法绘制的,也就是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绘制的地图,一眼可以看尽世界与平面理解是它的优点,让人更直观的了解世界,也方便在纸张上印刷,但缺点就是会有一定的误导。很多问题用地球仪可以很好解释,可看书本上的地图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就比如蒙古帝国当年的西征,很多人归结到蒙古当时的强大,并与华夏文明每次西征或者走丝绸之路来对比,然后各种感慨惊为天人,实际上这里面也有地理原因。古代华夏文明在东部中部地区经营较多,往西走那真是横穿亚欧大陆,但蒙古纬度较高,要去西边开始征服那些西域诸国,就像是帝都到中原的距离,本质上并没有多远。

而后蒙古与宋的开战也同样如此,之前的金兵入侵通常感觉是从上而下的南征,但蒙兵入侵就多在四川等西边往南进攻,看平面图觉得难以理解,但一看地球仪就瞬间明白,原来也是因为离着近的缘故。

同样飞机和航海亦是如此,比如我第一次豋上海螺号,从旧金山奔赴魔之海时,按照平面地图来说,走北纬三十度附近的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以此来横跨太平洋,但实际上我们却需要走北纬四十五度附近,因为球形越往上两个大陆之间距离越短。这如果在平面地图上看,我们就仿佛是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弧,感觉绕路了。

飞机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因为大海之上没有太多适合降落的机场,考虑导航、可视地貌

、意外迫降等情况,所以通常需要在陆地附近飞行。

这就造成了现在的三十九条直线,一般鲜有人经过,那些意外闯入的船只,且要巧不巧的正好碰上我们这个空间,才会被切割或者卷入。故此经年累月几千年间,或者说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几百年来,沉船古墓却只有这么大的原因,本质是没多少船会路过。

不过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是直奔北冰洋的漩涡中心去的,我们就这么巧在空间在的时候闯进来了?还是那是一个固定的入口,既然有入口,如果这时候仍有船进入那一地带,还会来到这个空间吗?我们能借机离开吗?如果那个空间是真的,现在的我们是什么?那一段的石化与魂魄式穿透,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不管咋回事,如果我们能够出去,这种事情一定要做全球秘密通报,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这种事情会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必须约束航线,不让灾难发生。”大船长说道。

大家纷纷赞同,蕾薇娅也持有相同意见,对海洋的汲取、无论是捕捞还是开采,蕾薇娅并不反对,只要控制好度,并尽量保持生态即可。但如果有大量的失踪发生,地毯式的搜索中,人类愈发强大的科技终会发现塞壬的存在。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被曝光,被舆论裹挟下,或许人类就要发起试探和进攻。现在的塞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散兵游勇,蕾薇娅不想发动战争,哪怕他们在海洋里是无敌的存在,但塞壬的数量太少了,死一个真的就是少一个。

大家的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正当我们在观测越来越快移动的夸父号与弯刀号残骸,并研究它们是何等原理被牵引,又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时候。突然我们外界的光线再次发生了变化,而且连续变化了三次,这是空间地点的跳跃。

“这次比上次快了六个小时,又一次三十五次了。”大祭司说道。

鹈鹕号这时候却突然发出了空防警报,紧接着我们就看到了一艘巨大的飞机骤然闯入上空,就在我们眼前,不断闪现着最终栽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