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陈猛:重案秘闻十二宗(共3册)

03

字体:16+-

回到招待所之前,站在路边,我看着那些匆匆而过的行人们出神,邱楚义用胳膊肘推了推我:“你又想什么呢?”

我有些失落:“南屏县这么大,东闽市又这么大,我们真的能够从茫茫人海里确定受害者的身份吗?”

老队长摇头道:“我不知道。”

我侧眼看了看老队长:“您都不知道?”

老队长看向我和邱楚义:“但是我知道,相比被埋在坟地里,永远无人知晓,她的尸骨能够重见天日,让我们知道她被害了,让我们知道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起凶杀案,已经就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那个瞬间,我仿佛看到那个陌生女人就在街道对面,她看了看我,转身走进了黑暗。

直至邱楚义呼喊我,我才发现他和老队长已经走过了马路。

我应了声,快步跟了上去。

结合老队长的分析,戴广志将南屏县的国营、民营企业以及一些中小企业的食堂和全县内的饭店饭庄以及各类餐饮店面、摊点列为调查重点。

看到那一串密密匝匝的名单,邱楚义直呼:“这是要了我的老命!”

老队长猛拍他的脑袋。

邱楚义嘟囔道:“您别拍我了,我又不是您的黄瓜呢,整天拍来拍去。”

老队长催促道:“年纪轻轻的就张口老命闭口老命,我这真正的老命还没说什么呢,你倒是开始倚老卖老了!”

我无奈地笑了笑。

若干年后,当我和老队长再次回忆当年这些案子的时候,老队长感慨地说,如果那些年没有邱楚义,工作会多么单调,人生也会缺少很多乐趣。

在接下来的地毯式走访和排查中,戴广志那边最先有了进展。

在对县东的餐饮门店进行走访的时候,有人表示之前的一家叫做“惠来饭店”的店面曾经有一个服务员突然不见了,后来惠来饭店也关门了。

戴广志等人辗转找到了那家惠来饭店的老板。

惠来饭店老板表示,三年前,饭店里确实有一个服务员突然不见了,准确地说是跟别人跑了。

那个女人叫做于海萍,三十八九岁,离异,当时在店内后厨帮忙,有时候也帮忙上菜。

于海萍是南屏县霞阳镇人。

起初,于海萍工作还算踏实,虽然偶尔也会请假,但是整体还算不错。

后来,于海萍认识了一个男人,三天两头请假,他找了她两次,告诉她如果不想做了就直接走人。

于海萍一面和他道歉,一面和那个男人在一个深夜偷走了店里的钱。

当时,他攒了一部分钱,还没有来得及存入银行,就被于海萍二人偷走了。

之后,于海萍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无论是年龄,身高身形,还是工作,于海萍都和无名女尸非常相似。

至于于海萍是否有手指畸形,惠来饭店老板说他也没有印象了。

随后,戴队长等人也联系了霞阳镇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确定于海萍确实是该镇居民,于五年前离异,后前往县城打工。

据家人表示,于海萍和家里关系不好,自从离异之后前往县城打工后,就很少回来,三年前回来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至于于海萍为什么三年没有回家,没有联系过家里,并未报案,年迈的于父说:“她最好死在外面了。”

于父表示,于海萍的左手无名指并无畸形。

另外,戴广志还问到了当时于海萍的一些工作和生活习惯,惠来饭店老板表示,虽然于海萍只是惠来饭店的打工者,但是穿着比较新潮,都是一些百货大楼的新款式。

随后,戴广志向惠来饭店老板展示了当时挖出无名女尸时候的穿着,惠来饭店老板一口否定,表示这绝对不是于海萍会穿的衣服和鞋子。

虽然于海萍也会佩戴套袖,但是她的套袖永远都是干净的,不会像这个套袖有油泥存积。

虽然于海萍和不明尸骨在年龄、身高身形以及工作等方面比较契合,但是穿着以及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结合无名指畸形的信息,于海萍被排除了嫌疑。

老队长也同意戴广志的分析。

关于尸源的确定工作仍在继续。

那段时间,每天睁开眼,我和邱楚义就随老队长外出走访,一走就是一整天,邱楚义总是在兴致勃勃和失控求饶中反反复复。

不仅仅是邱楚义,我的精力也快被这种繁复的走访消磨殆尽了。

我问老队长:“王队,如果找到最后,我们什么也没有找到,又该怎么办?”

老队长语态平静:“那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每次走访排查都能有结果,也就不存在什么悬案了。”

我侧眼看了看老队长。

老队长也停下了核对名单,看向了我:“但是,没有找到最后,我们就不能停止,你停止了,也就等于放弃真相了。”

那是在发现不明尸骨的第十二天,老队长带着我和邱楚义走访了名单上的最后五家中小企业。

在走访到一家叫做“大旗缝纫机厂”的时候,主管后勤的副厂长说他不太清楚,就帮我们联系了后勤办主任,一个叫做周桂月的中年女人。

当时,周桂月外出采购了,邱楚义嚷嚷着要走,老队长却说既然来了,就耐心等一等。

过了一个多小时,周桂月回厂之后,见到在办公室等待的我们,一直说着不好意思。

当老队长问及这些年缝纫机厂的食堂是否有人员失踪或失联的时候,周桂月表示没有,她却说自己认识的一个叫做傅丽娟的女人失联了。

巧的是,这个傅丽娟左手的无名指就是畸形。

傅丽娟?

我看了看老队长,然后在本子上记下了这个名字。

周桂月说,傅丽娟蒸包子卖包子,也给缝纫机厂送包子。

随后,老队长让邱楚义取出了冲洗出来的不明尸骨所穿衣物的照片。

经过辨认,周桂月竟然认出了那些衣物。

她说那些就是傅丽娟所穿的衣服和鞋子。

虽然过去三年了,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

周桂月说,那件工服还是她送给傅丽娟的。

当时,周桂月的丈夫就在永济服装厂上班,他在厂子拿了三五套残次工服,她就拿了一套送给了傅丽娟。

另外,周桂月也认出了那副套袖,她说那是傅丽娟自己缝制的。

至此,案件调查出现了重大进展。

被掩埋在董家祖坟的不明尸骨很可能就是给大旗缝纫机厂送包子的傅丽娟。

听闻傅丽娟可能已经被害,周桂月直呼不敢想象。

在接下来的询问中,周桂月向我们说明了来龙去脉。

她是缝纫机厂的老员工了,自从缝纫机厂成立,一直有一个员工小食堂,她就是小食堂的负责人。

后来,厂子规模逐渐变大,员工也多了,小食堂就变成了员工食堂,她也从外面找了厨师,专门给员工们做饭。

只是大锅饭不好做,众口难调,日子久了,员工们开始闹情绪。

食堂的厨师换了一拨又一拨,还是不能满足大家要求,周桂月就想到了每周三次,从外面的饭店或者包子铺买点饭菜,换换口味。

而她订购包子的包子铺就是傅丽娟的“姐妹包子铺”。

傅丽娟的包子铺在县城南郊,距离缝纫机厂较远,味道却特别好,员工们特别喜欢吃。

傅丽娟这个人非常实在,每次都会多送,醋蒜也给得很足。

一来二去,周桂月和傅丽娟就成了朋友,由于年长周桂月两岁,周桂月都称呼傅丽娟为“傅姐”。